返回第99章 这三个民族(1 / 1)戎马生涯致富路首页

作者介绍这些民族,虽然没有什么点击量和读者,但作者不会气馁,在作者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这些民族特点,生活习惯,各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华夏,知道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哪怕没有一个读者,也动摇不了作者要完成作品的决心。不在乎谁看了,而在乎我写了,不在乎有多少点击量,而在乎作者完成了心中的目标。

闲话少说,下面来介绍我国“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甘肃省、湖北省等部分地区。土族的族名源于其祖先“吐谷浑”。在吐谷浑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中存在时间长、活动地域广、与其他民族关系密切的一个民族。而“土”在蒙古语中意思是“人”字,因此土族也被称为“土人”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并拥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土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但也保留了一些原始宗教“萨满教”、“藏传佛教”“汉族道教”和“汉族佛教”等信仰。

土族的建筑特别具一格,以村落的形式聚居,房屋依山傍水而建。较高的围墙内是院落,主屋两侧也修有房子,形成三合院,院门两侧修有房子为四合院,房屋三间为一排。主要建筑材料为土木结构,屋顶平坦。北面与院门相对的是正房,东西有厢房,四角有角房。正房一排三间,用木板做隔墙,中间是堂屋,左侧是卧室,右侧是储藏室或佛堂。东西厢房是孩子们的住室,角房用来作厨房、仓库等。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

土族主食以青稞为主食,小麦为捕,主要种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蔬菜。土族人喜欢喝奶茶,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碗筷。土族人家常能酿造低度青稞酒,酿酒已成为当地重要产业。青稞酒的饮用场合多样,无论是节日庆典、婚礼、还是日常的社交聚会,青稞酒都是不可或缺的饮品。在特定的场合,如大年初一,人们会饮用加热的青稞酒,其中加入红糖、奶渣和磨碎的青稞,这种做法被称为“滚颠”。此外,迎宾送客时,主人会向客人敬酒,客人需要按照一定的礼仪回应,喝酒前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青稞酒,三弹青稞酒,一弹为敬天,二弹为敬地,三弹为祭众神。然后,客人喝一口,主人又添满,客人再喝一口,第三次主人给客人斟满酒后,客人必须一饮而尽,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和谢意。“三口一杯”的饮酒方式是土族和藏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仪。

如果客人不能喝酒,可以用无名指沾点酒,举手向右上方弹三下。土族人尊老爱幼,若骑马时,遇见认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安。遇见幼儿同行时,便携带一程。土族人忌吃圆蹄牲畜的肉。忌讳让去过月房的人、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土族的寺庙大殿或家庭佛堂内。土族还忌讳哪几种人不准进门的习俗,生了孩子的时候、安了新大门的时候、有传染病的人等,不得进入庭院,并在大门旁边贴一方红纸作为标示。

土族的婚姻仪式隆重热烈,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土族新娘的洞房内只有女眷相陪,禁止男子进入,也没有闹洞房的习俗。开口仪式的是由媒人或“红仁切”(送亲队)中的一位长者主持,诵读对新人的祝福和对天地、千神万佛的叩拜。新郎新娘要连续拜四次,然后进入洞房。接着是谢媒人的仪式,土族称之为“瓦日哇西买拉”。在这个过程中,娘家送亲人在婆家院子里摆嫁妆,给新郎梳妆打扮,穿衣戴帽等仪式。完成这些传统礼仪后,前来道喜的客人和陪客们一起谢媒人,主人压在桌子上的钱币是给媒人的,并反复三遍,每进行一次要在媒人的额头贴酥油并敬炒面和酒。

土家族的美食繁多:“张关合渣”又称懒豆腐,是恩施土家人的传统美食。“柏杨豆干”也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特色菜肴,因产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柏杨村而得名。它的主要食材是豆腐。土家“酱香饼”又称土家香酱饼、湖北酱香饼、恩施酱香饼,简称酱香饼或香酱饼。又号称“中国披萨”。制作材料有面粉、甜面酱、郫县豆瓣酱等。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 土族做月饼过中秋。还有“锅蹋 ”、“烫水烙饼 ”俗称“蛇落皮”、“普什作 ”、“马打滚”等美食。牧区以食肉类、乳品为主食,农业区以青稞、荞麦、薯类为主食。土族习惯日食三餐。

我国达斡尔族的传统民居,通常采用松木或桦木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房架,使用土坯砖或土垡作为墙壁,室内室外用黄泥勾缝,屋顶覆盖的是草。根据家庭人员的多少,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决定修建多少间房屋,要想修房子最低要修两间、其余的间数不等。其中二间房通常将西屋作为卧室,东屋作为厨房;三间或五间的房屋中间为厨房,两边为居室。窗户的设计和位置选择很讲究,要选在利于采光和通风的地方。达斡尔族“蔓子炕”的房屋设计,也就是一种相连的三铺大炕,修有“蔓子炕”的这种房屋,有很好的保暖性能,是达斡尔人冬季睡觉取暖的地方。室内住房,达斡尔族人有着独特的规矩,西屋被视为贵重的房屋,南炕为上等,通常由长辈们居住,西炕则专供客人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达斡尔族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砖瓦房逐渐增多,火炕仍然深受达斡尔人的喜欢。达斡尔族的民居以内院主房为中心的对称格局,既宽敞明亮又冬暖夏凉。

达斡尔族的祖辈是契丹人。当时契丹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居住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契丹人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信奉“萨满教”。他们以游牧为主,也种一些农作物,还打猎捕鱼,善于骑马射箭,非常彪悍。同时其民族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曾经建立了辽朝和西辽两个朝代。达斡尔族与契丹人有着密切的血缘和文化关系,传说达斡尔族的祖先是一支契丹军队的首领萨吉尔迪汉,他率领部下来到黑龙江流域修建边堡,堡多年长,后来就慢慢地在据地定居了。因为这些当兵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现在定居此地,没有一个统一的信仰和风俗,于是军队首领萨吉尔迪汉就统一了所有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些独有的信仰和习俗,与其他民族区别了开来,也就形成了现如今的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同胞善做美食,他们将柳蒿芽采摘回来后洗干净,放在开水锅里加上一些碱焯水,能使柳蒿芽嫩软并除去部分异味。然后捞出来清洗并挤干菜中的水份,切碎放入快煮熟的芸豆锅里加上荤油、盐巴等调料,再放些猪肉加水,等芸豆煮熟后即可出锅食用。这是一道汤菜。达斡尔族的“手把肉” 所用的原料不一样,是把牛、羊丶猪、狍等动物的肉都当成原料,不像其他民族,只用羊肉做原料。至于做法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稷子米饭”是达斡尔人最喜欢吃的传统饭品。稷子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营养丰富。“韭菜花”是一种咸菜。也是吃火锅和肉类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还有铁锅炖大鹅、奶食、牛奶面片、鲫鱼炖汤、血豆腐、梅里斯大片肉、笨奔福猪肉、雪水凉面等在这里就不宜提起了。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艺有:摔马跤、灯节、库木勒节、中秋节、抹黑节、乌钦、扎恩达勒、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和节日上的文艺表演,与其他民族的表演形式没有多大的区别。达斡尔族服饰以袍式为主,男子通常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而妇女则以布衣为主,擅长手工刺绣,服饰上的花纹及图案展示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和精神内涵。2014年,达斡尔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达斡尔族的文学有原始氏族社会开始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从辽代开始的作家“书面”文学两部分。民间文学又分为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是一种即兴填词和即兴编唱的文艺,曲调相同,内容随机而定。达斡尔族以其开朗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传统而闻名,其中“罕伯舞”(达语译之为“哈库麦”)是达斡尔族舞蹈传统和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体现了达斡尔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仫佬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末年,仫佬族是百越里西瓯骆越民族的分支。 在秦朝统一岭南后,仫佬族的祖先同岭南其他族群一起被统称为“僚”,僚是一个族群。他们大体分布在贵州西北、中南和广西中北部。在元代末明代初,沐僚已经定居在广西罗城一带,随着时代的演变,沐僚渐渐的有了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习俗等,便更名为“仫佬族”。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部分地区。在广西,仫佬族大多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而在贵州,他们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地。仫佬族的文化和传统反映了他们与汉族、壮族等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他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南语、侗语非常接近。仫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仫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仫佬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其中“依饭节”是仫佬族信仰习俗的结晶,已成为仫佬族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依饭节”是仫佬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旨在庆祝丰收和感恩祖先。依饭节的来历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关于仫佬族始祖因犯罪被放出后,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和白马姑娘的帮助而逃脱,为了感恩他们的救命之恩,设立了“依饭节”。庆祝时间为立冬时节,仫佬族人民会举办隆重的祭祀道场,全程伴随着热烈的歌舞表演。“走坡节”也是仫佬族的传统节日,所谓走坡顾名思义,这个节日是在山坡上进行的一项活动。走坡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是仫佬族青年男女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现在也被称为仫佬族的“情人节”。仫佬族地区素称“煤乡”,采煤历史悠久。

仫佬族习惯独家独院,而又户户之间有侧门相通,这种设计既方便了邻里之间的日常交往,也便于躲避灾难和相互救。仫佬族民居用火砖砌墙、屋顶是青瓦覆盖。火砖由煤矸石粉和白泥混合烧制而成,这种砖结实耐用。民居的内壁下方用煤灰批荡一米多高,地面用煤灰与石灰等材料混合打挘而成,这种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防潮性能,有助于改善室内环境。在内壁的批荡上方,绘有小动物和花草等图案。仫佬族建房选址通常背面靠山,村落前方通常是道路和田地。村后的山上是茂密的森林,寨子里有参天的古树,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仫佬族民居内部设计考虑到了实用性和舒适性。仫佬族民居的内部布局也具有其特色,多为四合院形式,有门楼、围墙、中隔天井,是“三间四房七门八窗”的布局,因为家家户户都养牲畜,又是集居,修建时对通风排水要求非常高。正屋的外面有天井,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排水。正屋两边建有小房,可用作柴房、厨房或畜房,但人畜是分开的。畜生居住的地方经常清理,保证了环境卫生。

仫佬族也有很多的经典美食:“罗城辣椒钵”在仫佬族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碗辣椒钵。食用时,他们会将蒜米和辣椒一起捣碎,加入豆角酸、姜酸、板豆和藠头酸一起搅拌。这道菜清凉解暑,也滋补了身体。“重阳酒”是仫佬族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品。“重阳酒”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仫佬族家家户户选出上好的糯米酿造而成的一种酒。美食还有枕头粽、五色糯饭、斗糍粑、白馍、九层糕、仫佬白糕、花生板栗、山笋焖山猪肉、三角红肉等。仫佬族的传统主食是大米、玉米和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