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又一坐广场上有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的建筑特色(1 / 2)戎马生涯致富路首页

裕固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的建族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回鹘人时期,那时他们是在鄂尔浑河流域游牧。到了九世纪中叶,内受大雪天灾和统治者内部的争斗,外受“黠戛斯族”入侵,导致“回鹘汗国”瓦解,部分族人逼迫流离至河西走廊的沙州现在的敦煌、甘州现在的张掖、凉州现在的武威一带。成为“吐蕃”民众,史称“河西回鹘”。裕固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具体为喇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

在八百五十一年,在沙州汉人“张议潮”的领导下,组织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河西“吐蕃”守军,归顺唐朝,称为“甘州回鹘”。甘州回鹘政权建立后,统领河西各回鹘部落,采用汉族官制,设有宰相、枢密使等职务。后来在十一世纪中叶,西夏又与河西回鹘发生了战争,导致河西回鹘政权覆灭,致使和谐回合各部落迁移到嘉峪关以外放牧,但仍然与宋朝保持附属关系。

迁移到河西走廊的另一部分回鹘,大约在八百九十年前后,成立了“甘州回鹘汗国”,这个国度在河西地区延续了近二百年。历经了八位可汗统治。在一二0八年甘州回鹘汗国被西夏灭亡。部分回鹘人投奔吐蕃首领唃厮啰,融合于当地吐蕃,另一部分人进入北宋境内,逐渐融合于当地各民族。此外,还有一部分回鹘人退处沙洲以南地区,继续游牧生活,自称为沙洲回鹘。公元一二二六年,成吉思汗征服甘肃、青海各地时,“萨里畏吾”作为裕固族先民的称呼出现在史籍中,主要为甘青回鹘后裔构成。在十五世纪初,由于自然环境、宗教等多方面原因,关西七卫(七个地方)由新疆内迁至嘉峪关以东的祁连山腹地,这一过程被称为裕固族东迁,是裕固族形成的重要基础。东迁后,萨里畏吾人与蒙古族在血缘上相互融合,文化上相互交流,形成了一个新的历史文化。

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平均海拔约为三千二百米左右。总人口约为一万四千三百多人,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以及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这些地区山地牧草繁茂,是优良的天然牧场,为裕固族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使用两种主要的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也称“尧呼尔语”,另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也称恩格尔语”。由于长期与汉族往来和杂居,所以汉语也是他们的日常交流语言。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的是汉族文字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裕固族逐渐形成了以“黄头回鹘”为主体,融合了蒙、藏等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裕固族的居住环境和建筑是:在牧区,裕固族的住房多为“帐篷”和简易的“半地穴窝棚”式小平房。帐篷通常采用白帆布搭建而成,用黑、兰布剪成各式方格纹、卷草纹、团云纹、八吉祥徽纹等图案,花边缝于帐体平面和四周四角,正面帐篷沿缝制具有象征意味的红、黄、兰三色布幔。牧民们崇信藏传佛教,因此在起居生活中有许多严格规定,如不将鲜肉拿到“阴帐”内,并且帐篷天窗除非在极端天气下才会覆盖,通常处于敞开状态。现在的定居点,裕固族修建了坚固耐用、美观舒适的住宅楼,并形成了一大批新型的定居牧村。这些住宅楼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体现了裕固族从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的转变。

裕固族的建筑还包括石砌碉楼和夯土碉房,裕固族的夯土碉房是一种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方形建筑物,一般高三至四层,在高层上设有窗户,便于观察和打击入侵之敌。 碉楼修建时,通常选用石头构建。外墙向上收缩,有依靠山边上修建的习惯,内墙面也是垂直的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通常用作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则为居住层,包括堂屋、卧室、厨房等主要活动场所。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居住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也展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安全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碉房成为了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生活的住所,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这些建筑主要分布在康东、康南等地。石砌碉楼有的是用石片、石块砌筑外墙,有的以粘土夯筑外墙,而木料隔楼层则是用木板分隔开来。

裕固族的半地穴窝棚是一种掘地为穴的原始建筑和居住方式。这种建筑形式在选址上非常重要,要选在有深厚黄泥土层的平地上,因为黄土粘性好,不容易塌陷,选好地址后向下挖掘约六米深左右,并要形成矩形深坑,然后在坑内四壁凿出洞房,供人居住。地坑院的建造地点通常选择在土质均匀、连续延展、地处高敞、排水便利的地方。半地穴窝棚的门开在房屋的一侧,门的上方建有挡墙和搭建的棚子,防止雨水进入窝内,人通常利用斜坡过道或台阶进出。

裕固族的婚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婚礼仪式主要有“求亲订婚”是指男方向女方提出婚姻请求。“选人请客”是男方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的准备活动。“娘家宴请”是指新娘的家人为了庆祝婚礼而在娘家举办的宴会。“姑娘戴头面”是指新娘在胸前和背后戴的装饰品。“惜别送亲”是指新娘的家人送新娘离开娘家前往夫家的仪式。“打尖迎亲”是指新郎家早早派人驮上手抓羊肉、馍馍和酒在送亲队伍的半路上等候,等送亲和迎亲的人员会合在一起后,中途举行的酒席。”马踏帐房”是指送亲的队伍快临近新郎家时,由送亲队伍中的双数骑马人纵马驰到新郎家为新娘扎的帐房前,绕帐房三圈,并尽力接近帐房,让马踏帐房的下沿和冲断四周绳索。“射箭拜天地”是指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向新娘表达自己的爱意(邱比特的箭),也蕴含着裕固人能战胜邪恶、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冠戴新郎”是指是指在新郎的头上戴上某种装饰或帽子,象征着新郎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标志着新郎正式成为家庭的一部分,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看验酒席”是指新郎在婚礼上检验酒席的安排情况。“酒宴颂歌”是指在婚礼期间,在酒宴上进行的歌唱表演。“新娘打茶”是指新娘在婚礼的第三天进行的一种仪式,标志着婚礼结束。”回亲”等。

裕固族的丧葬习俗包括火葬、天葬和土葬三种形式。过去部落上层和牧主、富户及未成婚的女子都实行火葬。天葬是贫苦牧民实行的,而土葬是部分部落在很久以前留下来的一种葬法,与图腾崇拜和古时的木棺风葬有关。裕固族崇拜的图腾是珍珠神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