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流民(2 / 2)这是一本正经的基建文首页

傅子衿再次叹气,本来刚来梁州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富婆,那么多的钱,自己根本就花不完,结果一开始基建就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了。

如果要吸纳这些流民,办厂是肯定的,铁厂需要,水泥厂需要,纺织厂目前没有棉花,用麻也可以,但是没那么紧迫,所以自己现在办的厂,要么不能往外销,要么就是不值钱,能挣点,挣不了多好,自己还是得找个能挣钱的买卖。

纸厂、印刷厂还是玻璃厂呢。

只不过这些技术自己空有技术而没有工人,短时间内还是没有收益,有没有什么一本万利,现在就可以干的低成本生意呢!

对啊!

发展旅游业啊!

现在的游学之风还挺兴盛的,那我要怎样把那些人吸引来梁州呢?

按照西湖版本来,先给梁州增加一点文化底蕴,梁州别的没有,山多啊!

这时候又崇拜隐士。

我知道了,直接把梁州打上隐士之乡的标志,×××在这里隐居过。

有名士在这里隐居过吗?

好像没听说过,捏造一个吧,再抄几首诗,好的我知道了,陶渊明先生拿来吧你。

先写一篇陶渊明先生的生平,稍微改动一下,要符合当代的国情嘛。

很快一个捏造为主,事实为辅的名人传记出现了。

她乱世里唯一纯白的茉莉花。

曾经家世显赫,但王朝末年,奸臣当道,她家族为奸臣所害,就此没落,她求仕无门,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只能任由现实的凉水浇灭英雄内心的火,屡次碰壁的她,最后对朝廷心灰意冷,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当故国被灭,她毅然赴死,以身殉国,只留下了山中小屋里自己的作品。

傅子衿看了眼自己捏造的传记,虽然和陶渊明先生本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但是她也不好意思抄别人的诗,于是最后还是将这些诗作冠以陶渊明的名字。

一个“陶渊明”明显不够,必须要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喜好,那就再加个“李白”。

她是商户之子,但一身豪侠之气。

“眼中有星海梦想,胸中有山河志向。”

她骑着马,从蜀地出发,一路想着京城而去,她仗义疏财,为素不相识之人散净银两,她见过太多民生疾苦,于是立志做官。

只是由于她商户的身份始终不被看重,被贵人收用,但贵人只将她视作玩物。

她天生傲骨,如何能忍受,于是毅然离开,寄情山水。

最后她成为了酒中仙,酒入豪肠,剑气呼啸,她对月独酌,风骨清傲,心怀坦荡。

最后回到梁州隐居,捞月而死。

傅子衿看了眼自己的“李太白传”觉得很满意,那么现在还要再补一个,文臣有了,侠客有了,那再补个将军吧,选谁呢?

选辛弃疾吧。

就写一代名将因不遇明主,最后郁郁而终。

她少年成名,武功卓绝,一心报国,奈何不遇明主,一生光阴就这样蹉跎,直到死前,依然惦念收复失地,最后死于被贬地梁州。

现在大概是全面了,然后就是将他们的诗词抄一抄,辛弃疾的诗词用了太多典故,只能自己上手改改了,只是改过之后,终究还是失了其味道,果然自己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凡人,和这些大诗人还是有壁。

那么该怎么把这些诗传播出去呢?还不能全部都传播出去,传一半留一半,吸引人来。

要不就先割梁州世家们的韭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