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乃阳之源,月乃阴之母,虹为螮蝀,乃天地之淫气……
曾经余自以为这套理论,讲明白了世间世人所见,但在科学诞生之后,才知,虹不过光的折射和反射,故而常诞生在下雨之后,天地人也并非可以强行并列的关系
余为之憾矣,非憾余之错,乃是憾余命无几多,无法亲自修习科学,明证大道耳。
故而命益恩学习科学,弥补一二罢了。”
在这番言论之后,郑学门徒再没有进攻科学的理由,辽宁城科学儒学之辩,就此落下帷幕。
公孙续虽然遗憾,不能将郑玄带来,但他十分尊敬这位思想前卫的经神,拒绝了郑玄命其子郑益恩随他来邺城的请求。让其留在辽宁城,为郑玄养老送终。
故而这次迎接之人里,最重量级的,反而是孔融和蔡大家。
管宁因为专治礼学,比较唯心,对科学理解不深,王烈自从参与政事,治学上就鲜少再做什么了。
孔融思想前卫进步,但他以前其实是最大的刺头,倒不是不接受公孙续的科学,他其实觉得科学挺合理的,但他接受不了另一点,他是个妥妥的大汉忠臣,但公孙续不够忠,故而相当一段时间,他都觉得公孙续是个反贼。
直到公孙续有一天,和他说了一句,
“我之文词里,言必称汉,中华之人称之汉人,又怎会反汉呢?”
孔融不解,
“那你如何处置刘姓汉庭还有天子?”
公孙续只是浅浅谈了一下,
“暂且君主立宪罢。”
孔融在详细了解了君主立宪之后,陷入了狂喜,儒生们最喜欢的君主是什么样的呢?自然是拱垂而治,天下任由士大夫摆弄的,太强势,太聪明的君主,其实往往不招儒生喜欢。你什么都会,还要我们干什么呢?故而君主立宪对他们有着极其致命的诱惑力。
但孔融又不禁想到另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将军,若如此,你可创造不了一个千秋不移的国家了。”
公孙续笑了笑,
“若我推行考举法,废掉世家对文字的垄断,最后却是要做一个家天下,那这天下,要了何用?”
孔融听后,当即下拜,至此之后,言必称主公,并且亲自动身,靠着一套东西,说服了不少老友,加入了公孙续的阵营。
可惜孔融执政能力不行,他的朋友也都是些清谈客,好在青州有青州时报,于是他们都被打包了起来,成了公孙续的外宣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