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思想摆烂(1 / 1)门柱首页

真正的摆烂,往往发生在认真地努力之后。

对于大部分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即使不是我所感兴趣的,我通常也会尽力调动自己去做它们。只有一件事除外——思考一些有争议的事情。不过在本篇中,我难免再次走一遍思考过程,本篇内容也可能十分枯燥乏味,还请各位见谅。

“独立思考”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稀松平常的事,在当代互联网的背景下其实很少有人能做到。事实上,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我认为也不多,因为当人思考一件事的时候,总是难免地会把自己的逻辑引向自己觉得正确的那个方向,除非此人意识到了这件事情,主动跳出这个框架,并且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并不是说我相对于普通人来讲有多么高尚,实际上我自己很多时候也羞于承认我一直以来所认为的东西其实是有谬误的。

一个人的思考是思考,而一群人的思考之间难免会有讨论亦或是争论。我认为争论是好的,只不过前提是这群人必须是真的在“争论”。例如A认为某件事情是对的,他应当给出支撑他观点的合乎逻辑的理由,这时候若B想要反驳他,也应该指出A逻辑上的漏洞,然后给出自己的逻辑。另外,其实你不用怕说服不了对方,只要你的逻辑足够严明,正常人都会承认,至少在目前这个深度上,你是对的,除非对方真的逻辑系统有问题或者根本没有逻辑。前者由于逻辑系统的缺失,难以由一样东西推导出另一样东西,如果他不想结束这次争论,他会继续输出更多毫无逻辑的内容,但他自己却意识不到;而后者,根本不知道逻辑这个东西的存在,他与人争论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保证自己赢,保证自己处于上风,因而不惜动用诡辩乃至于人身攻击等方式来驳倒你,或者带节奏,让一些同他一样没有思考能力的乌合之众也把矛头指向你。所以很多人的争论其实从一开始结局就注定了,因为一场成功的争论往往要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拥有我所说的特质,即独立思考和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

我刚才提到一个词,“深度”。我认为思想是有深度可言的,而这种深度是没有尽头的。例如A认为外面不怀好意的人太多了,女生出门要穿得稍微保守一些,不要露太多(当然只是这种的话还好,但有的时候这种立场的表述会带点受害者有罪论在里边);B认为女生如果被骚扰,那错误的不应该是女生,而是那些坏人,凭什么让女生多穿点?C则认为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因而这种坏人是不可避免的,女生们暂时只能通过多穿点或者少走夜路来保护自己。在这个例子中,B的思想深度要深于A,而C又要深于B,但是从外在的立场和观点上,A与C又看似是同一个立场(我马哲学得不是很好,可能这个就是马哲里边的“螺旋上升”?)。也许我的例子不是那么合适,但我希望各位懂我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再往下也依然会有比C更具深度的DEF出现,不过篇幅有限就不过多推导了。这种讨论是永无止境的,而我们也无法仅仅根据一个人外在的立场表现来判断他的思想深度,因此很多时候我选择“摆烂”,不论抱有何种观点,只要价值观上是非分明,那都无妨。

另一个我很无奈的点是,不同人的所处的环境,立场和观点都是不同的,而且这些东西也很难裁决出孰是孰非。就连自己有的时候都不能理解另一个时候的自己。我曾在夜里肚子饿的时候打开某软件下单了一大堆零食,然后第二天在看到这些零食的时候觉得一点都吃不进。以一个人的立场去评价另一个人的行为是很愚蠢的,更何况人并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无从得知这个人还经历了其他一些什么事,也无从得知当时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连我们听到的消息本身都有极大可能是经过大量添油加醋处理的。所以网络上的争论很多时候根本都没有意义。哦不,至少对内容的发布者来说,这些争论为他带来了流量。

想过了这么多东西,当我再次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难免会感到疲惫。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很多东西也难以说出个对错。于是,当再次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往往选择摆烂,不去多想;或者仅仅是简单地思考,而不去给出观点或表达立场。

因为我知道人永远不可能保证自己完全客观,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无法保证真实性,而我们也很难做到跳脱出自己的立场来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