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奋起抗蒙(1 / 2)西南土司传奇之播州杨氏首页

蒙军如汹涌的黑色狂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那凌厉的攻势令人胆寒。四川战区的统帅赵彦纳,尽管竭尽全力指挥抵抗,却依旧节节败退。他的军队在蒙军的猛攻下犹如风中残烛,无奈地一步步后退,最终被困在了青野原这一处绝境。

此时的青野原,四周风声鹤唳,气氛压抑得让人几乎窒息。赵彦纳望着士气低落的士兵和逐渐缩小的防线,心中充满了绝望与焦虑。

而在遥远的播州,安抚使杨价听闻赵彦纳被困的消息,瞬间神色凝重。他深知局势的危急,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决定发兵解救。

杨价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兵台上,他那洪亮的声音响彻云霄:“兄弟们,前方的战友被困,我们岂能坐视不管!今日,我们要让蒙军知道,我播州儿郎的英勇无畏!”台下的士兵们群情激昂,齐声高呼,士气如虹。

杨价率领着他的精锐之师,如同一道闪电,向着青野原疾驰而去。马蹄声如雷,旌旗飘扬,扬起漫天的尘土。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出赵彦纳,击退蒙军!

播州杨氏一族,自古以来便崇尚武力,家族中尚武之风浓重至极。数代人的征战沙场,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战争经验,这使得他们的军队成为了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劲旅。其战斗力之强悍,犹如钢铁铸就的堡垒,坚不可摧。

当播州军与蒙军在战场上相遇,播州军的将士们个个英姿飒爽,目光中燃烧着无畏的火焰。他们手持锋利的兵器,呐喊着冲向敌阵,那气势仿佛能冲破云霄。

蒙军向来狂傲,自以为不可一世,然而在播州军英勇无畏的冲击下,竟逐渐处于下风。他们原本凶猛的攻势被播州军一次次地瓦解,阵脚开始混乱。

就在这时,被困已久的赵彦纳也率领着残部果断出击。他们如同久困的猛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从另一侧夹击蒙军。

蒙军瞬间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他们的队伍开始崩溃。士兵们惊慌失措,指挥也失去了效用。有的蒙军士兵企图顽抗,但在播州军和赵彦纳部队的紧密配合下,纷纷倒下。更多的蒙军则丢盔弃甲,四散奔逃,狼狈不堪。

战场上,蒙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鲜血染红了大地。原本嚣张的蒙军,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遭受了重创,元气大伤,只得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离。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宛如一道耀眼的曙光,划破了笼罩在四川大地的阴霾。它的胜利,不仅仅是将赵彦纳从绝境中拯救出来,更是力挽狂澜,成功地挽救了四川那岌岌可危的局势。

当胜利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传遍宋廷,朝堂上下一片欢腾。大臣们纷纷额手称庆,激动的情绪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宋理宗更是喜不自禁,脸上绽放出欣慰与自豪的笑容。

为了表彰播州军的赫赫战功,宋廷做出了重大的决定。他们将这支英勇无畏的播州军正式编入中央军的序列,使其成为国家军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宋理宗亲笔挥毫,写下“忠义千秋”四个大字。那墨宝龙飞凤舞,苍劲有力,每一笔都饱含着对播州军的崇高赞誉和深深敬意。御笔亲赐的荣耀,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照耀在播州军的身上。

当“忠义千秋”的牌匾被送到播州军营地时,全军将士无不热泪盈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深知,这是国家对他们的认可,是无上的荣耀。

然而,杨价并非是那被胜利与荣耀轻易冲昏头脑之人。尽管这场大战的胜利带来了无数的赞誉与荣耀,可他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清醒与警惕。他深知,青野原一役的胜利,对于强大的蒙军而言,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挫折罢了,远未达到伤其根本的程度。

杨价站在营帐前,目光深邃而坚毅,遥望着远方。他心中明白,要想真正彻底地阻挡住蒙军对西南腹地那野心勃勃的侵略,一场更为艰巨、更为关键的大战在所难免。在沉思许久之后,他那犀利的目光瞄准了战略要地阳平关。

杨价立即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和谋士们,在营帐中展开了一场紧张而激烈的军事会议。他双手撑在地图上,指着阳平关的位置,语气坚定地说道:“诸位,阳平关乃兵家必争之地,若我军能守卫住此处,便能扼住蒙军侵略的咽喉。”将领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杨价决策的认同。

随后,杨价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兵力。他派出了精锐的侦察小队,提前探查阳平关周边的地形和蒙军的动向。同时,他下令整顿军备,加紧训练士兵,确保每一位将士都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战斗。

杨价亲自奔走于各个营地,鼓舞士气。他大声对士兵们说道:“兄弟们,我们肩负着保卫家园、守护百姓的重任。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所激励,群情激昂,誓言与蒙军决一死战。

在杨价的精心筹备下,播州军厉兵秣马,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更为残酷的战斗,他们要在阳平关,为了西南大地的和平与安宁,与蒙军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杨价深思熟虑之后,亲自奋笔疾书,向朝廷上书阐明当前局势以及攻打阳平关的重要战略意义。书信中,他言辞恳切,分析得条理清晰,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和坚定的决心。

宋理宗在朝堂之上收到杨价的上书,仔细阅读之后,神色凝重。他深知这场战役对于整个国家的存亡至关重要,当即表示大力支持杨价的决策。于是,宋理宗派遣猛将余玠率领两万精锐宋军,日夜兼程,奔赴阳平关支援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