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汉朝与匈奴的较量(1 / 2)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首页

时间过得很快,秋天结束冬天就来了,按照惯例,要迎接新的一年了,汉朝还是沿用了秦朝的制度。正巧这时萧何快马加鞭送来奏报,说长乐宫已经建成了。这个长乐宫其实就是秦朝时的兴乐宫,是萧何负责监督修建的,现在已经全部完工。高祖刘邦便借此机会,决定到长乐宫过年。不久之后,就是汉朝建立后的第七个新年元旦,各国的诸侯王以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都前往新宫长乐宫来朝贺。天刚蒙蒙亮,负责接待宾客的谒者就已经到位了。诸侯和群臣都在等待着,一见高祖,就按照顺序被引领进来,分别站在大殿的东西两侧。大殿里早就布置好了威严的仪仗,气氛庄重。卫士们举着旗帜,郎中们手持长戟,分别站在大殿的左右两侧,夹着台阶对着柱子。大行(这是一个官职名)一共有九个人,他们恭敬地站在大殿旁边,职责是传达命令,迎送宾客。等到高祖乘着辇车出来,卫士和郎中们就交替着高声传报,整肃百官。高祖慢慢地从辇车上下来,朝南方向坐上宝座。这时,大行开始传呼命令,让诸侯王、丞相、列侯以下的人,按照班次依次进来拜见。诸侯王、丞相、列侯等人,小步快走地进入大殿,一一向高祖行礼祝贺。高祖只是稍微弯了弯腰,就算是回礼了。大行又传话让大家起身,这时大家才敢站起来,然后快速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站着。接着,宴会开始了,宴席上摆满了酒菜,这种酒宴被称为“法酒”。高祖坐在主位上开始吃喝,其他人则分坐在不同的席位上陪同宴饮。旁边站着几位御史,他们负责监督整个宴会过程,大家都低着头,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的失礼之处。同时,大家也不敢随便喝酒,必须按照尊卑次序,一一向高祖敬酒祝寿之后,才能各自喝上几杯。酒喝到第九轮时,谒者就走上前来请示是否可以结束宴会了。有的人因为喝醉了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稍微有些松懈,比如伸伸懒腰,就会被御史带走,不允许他们再继续参加宴会。因此,整个朝廷都显得非常肃静,与之前的宴会氛围大相径庭。等到大家都感谢完毕并各自散去后,高祖也回到了内廷,他忍不住高兴地说:

“我今天才真正体会到做皇帝的尊贵啊!”

高祖因为非常高兴,所以决定要重重地赏赐叔孙通。

叔孙通制定的朝廷礼仪非常合高祖的心意,于是高祖特别奖赏他,提拔他为奉常(一个官职名),并且赐给他五百斤黄金。叔孙通进宫去谢恩,同时趁机向高祖进言说:

“那些儒生和我的弟子们,跟随我已经很久了,我们一起制定了这套朝廷礼仪。希望陛下能念及他们的微薄功劳,赐予他们官职。”

高祖听了,便授予他们郎官的职位。叔孙通接受了黄金后,就匆匆走出皇宫,见到那些儒生和弟子们,便把所有的黄金都分给了他们,自己一点也没留。叔孙通的弟子们都非常高兴,纷纷说道:

“叔孙先生,您真是圣人,您对世事的了解真是透彻啊!”

原来,叔孙通在早些时候归顺汉朝时,就听说高祖刘邦不喜欢儒生。因此,他特意换上了短衣,去见高祖,结果真的赢得了高祖的欢心。高祖任命他为博士,还给他加了一个“稷嗣君”的称号。叔孙通有一百多名弟子,他们也想借着老师的关系来谋求官职的晋升,所以多次请老师推荐自己。但是,叔孙通却一个都没有推荐,反而推荐了几位乡村中的武夫,甚至还为一些盗贼说好话。叔孙通的弟子们私下里都在议论纷纷:

“我们跟老师学习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老师的推荐和提拔,老师反而去提拔那些地位低下的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叔孙通听到弟子们的这些议论后,就把他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

“汉王现在正在亲自上阵,冒着箭雨枪林去争夺天下。试问你们这些儒生,能否跟随他一起战斗呢?我之所以只推荐那些壮士,而没有推荐你们,是因为这个原因。你们就安心等着吧,将来有机会,我自然会推荐你们的,难道我真的会忘记你们吗?”

弟子们听了叔孙通的话后,才都沉默不语,耐心地等待着机会。等到朝廷礼仪制定完成,并且他们都得到了官职后,才感激老师的恩情,知道老师说的话没有错,于是互相称赞。真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弟子,他们都是一群热衷于追求功名的人。不过这些我们先放一边,暂时不说。

让我们来说说长城北面的匈奴国。之前,他们曾被秦国的将领蒙恬驱逐,被迫迁移到遥远的朔方地区。等到秦国衰败灭亡,中原地区陷入混乱,无暇顾及边疆的时候,匈奴又逐渐开始南下,趁机侵犯边境。在匈奴,他们称国王为单于,王后为阏氏,那时候的单于名叫头曼,他相当勇猛强悍。他的长子叫做冒顿,比他的父亲还要勇猛,因此被立为太子。后来,头曼又娶了一位阏氏,并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位新王后和她所生的儿子都深受头曼的喜爱。头曼因此产生了废掉冒顿,改立小儿子为太子的念头。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让冒顿去月氏国做人质,冒顿虽然不情愿,但也不得不遵从父亲的命令前往。月氏国位于匈奴的西边,拥有十多万的战士,国力非常强大。头曼单于表面上与月氏国保持和平关系,暗地里却打算进攻他们,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月氏国杀死冒顿,以消除将来的隐患。因此,当冒顿被送到月氏国做人质后,头曼单于很快就率领军队向月氏国发起了进攻。月氏国听说头曼单于率军来攻,当然非常生气,打算抓住并杀死冒顿以作为报复。但冒顿却早有防备,他暗中偷了一匹马,在深夜时分成功逃回了匈奴。头曼单于看到冒顿竟然能够逃回来,感到非常惊讶。在问明了事情的经过后,头曼单于也不得不佩服冒顿的智勇,于是任命他为骑将,统领一万人马。冒顿率领这支军队与月氏国交战了一场,但双方并未分出胜负。之后,头曼单于下达了命令,让军队收兵并向东撤退。

冒顿逃回到匈奴国内后,心里很清楚父亲头曼单于这次让他去月氏做人质,并不是真的想让他去与月氏交战,而是想借月氏之手除掉他,以便日后能立小儿子为太子。现在自己虽然侥幸逃回来了,但如果不采取主动措施,恐怕还是难以逃脱被害的命运。于是,他日夜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控制部众的办法,那就是先收服这些人,让他们听从自己的指挥,这样自己才能随心所欲地行事。主意一定,冒顿就开始着手准备。他特制了一种骨箭,在箭杆上穿了孔,这样发射时就会发出声音,他称这种箭为“鸣镝”,并留作自己专用。然后,他向部众传达了命令:

“你们都要注意看我鸣镝所射的方向,只要我一发射鸣镝,你们就要立刻跟着射箭,不得有丝毫犹豫和违抗。违抗者,一律斩首示众!”

虽然部众们并不明白冒顿的真正目的,但他们还是遵从了冒顿的命令。冒顿担心部众们只是表面上服从,实际上并不真心听从,于是他经常带着部众去射猎。每次他发射鸣镝,部众们就会万箭齐发,如果有人稍有迟疑,就会立刻被处死。这样一来,部众们都对冒顿充满了畏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然而,冒顿还是觉得这样还不够可靠。有一次,他竟然牵出了自己心爱的好马,用鸣镝射向它。他的随从们见状也都跟着射箭,直到看见冒顿露出满意的笑容,并奖励了他们,他们才放心下来。后来,冒顿又指向了自己心爱的妻子,用鸣镝射去,部众们心中无疑充满了疑惑和不忍,但因为之前的命令难以违抗,他们还是不得不跟着射箭。有几个心思重的人,以为冒顿可能是疯了,所以没有立刻按照他的命令射箭。但他们的犹豫很快就被冒顿发现了,冒顿毫不留情地将他们一一斩杀。从此以后,部众们再也不敢违抗冒顿的命令,无论冒顿用鸣镝射向谁,只要鸣镝一响,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射箭。有一次,头曼单于有一匹心爱的骏马放在野外,冒顿竟然用鸣镝射向它。部众们一听到鸣镝的声音,就急忙射箭,那匹马很快就被射得像个刺猬一样,浑身插满了箭。冒顿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后来,冒顿又邀请头曼单于一起去打猎。在打猎的过程中,冒顿悄悄跟在头曼单于的马后,再次用鸣镝射向头曼单于。部众们见状,也立刻跟着射箭,丝毫没有犹豫。真是让人痛心,那位匈奴的国王,竟然不明不白地葬身于乱箭之中!虽然这主要是头曼单于自己作孽的结果,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胡人对于君主和父亲的尊重是多么地缺乏。冒顿看准时机,冲进了内帐,一眼就看到了后母和年幼的弟弟,他手起刀落,将两人都残忍地杀害了。接着,他又去寻找并杀害了头曼单于的亲信大臣,接连砍下了好几个人的头颅。就这样,冒顿自封为单于。匈奴国的人们都害怕他的凶狠残暴,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

在东边有个国家叫东胡国,一直以来都仗着自己人多势众而自视强大。当他们听说冒顿杀了自己的父亲自立为王后,就打算来找麻烦。于是,他们先派使者到匈奴,想要索取千里马。冒顿召集大臣们来询问意见,大臣们一致反对说:

“我们国家只有一匹千里马,这是先王传下来的宝贝,怎么能轻易地送给东胡呢?”

冒顿却摇了摇头说:

“我们和东胡是邻国,不能因为区区一匹马就破坏了邻里之间的情谊,送给他们又何妨呢。”

说完这番话后,冒顿立刻命令身边的人牵出那匹珍贵的千里马,亲手交给了东胡的使者,让他带走。没过多久,大约几十天的时间,东胡又派了一位使者前来,并呈上了一封国书。国书中说,他们想要把冒顿最宠爱的妃子,也就是阏氏,送给东胡王做妾。冒顿看完国书后,把内容告诉给了身边的人。大家听后都非常愤怒,纷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