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翻遍《春秋》七百年都找不到同款(1 / 2)穿越虞姬从鸿门宴开始首页

项羽将项睢赶走后,便去了咸阳宫正殿的耳房,等待开朝会。

已经提前到的臣子,则是待在偏殿等候,除了陈平。

正常情况下,秦朝的朝会是五日一次,五日一休。也就是一周六天,周一开会。

眼下咸阳初定,关中王也无法和秦始皇相比,没那么多规矩,当下是每日朝会,众人第一次接收这么大的地盘,各自业务都很忙,都是“加班加点”。

陈平被项羽喊去耳房讲故事了。

项羽麾下皆是领兵之人,除季布和范增之外,再无谋士。季布善政,范增善谋。

所谓的善也只是优于常人,与张良那等妖孽是不在一个档位的。

反倒是新接纳的陈平,胸中自有沟壑,所学所知颇多,许多东西自陈平口中道来,经常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听陈平讲故事,便是一种学习方式,所谓言传身教的言传便是指这种。

项羽不识字,自幼都是这种学习方式。

巧了,虞婉也不认识这个时代的字,所以也喜欢听陈平“讲故事”。

项羽喊陈平讲故事,就是跟虞婉学的,在陈平之前,项羽一直是听范增吹流批。

季布过于正直,不懂得奉承和变通;范增过于古板,虽范增并无背叛之意,但是跟不上发展,所谓范增离心的谣言就是这么来的。

相较之下,向陈平学习,已经算是一种享受了。

“昨日臣与大王讲了南辕北辙和刻舟求剑的故事,今日我讲一个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

陈平端坐在项羽对面,一边讲一边小心翼翼的偷看项羽,实在是项羽这几日的要求太过奇怪。

好端端的,要自己给他讲《春秋》。

《春秋》并不是一本书,《春秋》是一种一问一答的小故事性质题材,《春秋》也被认为是一种由各国史官记录的不太正规的历史(不一定属实,比史记的误差要离谱的多),教材上标注的春秋是编年体通史。

《春秋》的书有很多,各国都有自己史官记录的《春秋》,比如《宋春秋》、《燕春秋》等。后世比较有名的《左传》全名是《春秋左氏传》,还有吕不韦命人编写的《吕氏春秋》,孔子根据《鲁春秋》修订的《春秋》等等。

再之后,还有汉代成书的《晏子春秋》,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便是出自此书,汉代已经不流行“黑楚”了,因为统治者出自楚国,所以《晏子春秋》改“黑齐”……

汉代成书的还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等……

讲春秋也就罢了,只听蠢人蠢事,这种要求简直闻所未闻。

陈平的书大部分还在老家,绞尽脑汁也只能回忆十几个故事,近日已经沦落到借书的地步。

除了正常的“上班”,还要给老板额外“加班”,实在是辛苦。

如果只是辛苦,那倒也不妨事,能者多劳,上位有所求必有所应,不算什么坏事。

只是这《春秋》里的蠢人蠢事,基本上都是“楚国人”干的,给一个楚国老板讲楚国的“(地域)黑历史”,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好在几天下来,见项羽并未生气,陈平这才把心放下来一些。

见项羽点头,陈平才施了一小礼,道:“如此,臣就开始了,如有得罪之处,还请大王海涵。”

顿了一下,陈平接着道:”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因为这个时代都是跪坐,所以跪下来磕头实在是“方便”,磕头就是大礼,跪着作揖就是小礼,极少有站着作揖行礼的场合。

项羽一边听故事,一边想早上的事情。

早上将项睢赶走后,项羽其实也没有把项伯怎么样,也不能拿项伯怎么样。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亲亲相隐的说法,但是思想是类似的。对于亲族来说,哪怕是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也是必须容忍下去的,不然就是刻薄寡义。

如果亲族都容忍不了,外人又如何自处?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