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力士从全国各个地方来的都有,和皇帝相处时间长了后,发现敬宗没把自己当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他们逐渐开始怨恨皇帝,看皇帝的眼神都充满杀气。
不只是力士这样想,敬宗身边的宦官也一样。因为贪图玩乐的敬宗喜怒无常,对身边的宦官肆意打骂。对犯了错误的宦官,轻则辱骂,重则捶挞。还有的宦官在他打猎的时候配合不好,轻则被免职,重则直接杀死,宫中宦官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还因为与他“打夜”配合不好而被削职。
敬宗身边的那些力士、宦官个个心怀畏惧、怨愤不已,为此宦官和力士们有同病相怜之感,甚至私下里讨论联合设计除掉皇帝。
敬宗不知道他平日的暴躁与飞扬拔扈已经为他的死埋下了祸根。
史书记载,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唐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玩乐一夜,还宫之后兴致昂然不减,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通宵饮酒,喝得烂醉如泥。唐敬宗酒酣耳热,入室更衣。
此时,大殿灯烛忽然熄灭,刘克明、苏佐明等宦官冲入室内,将唐敬宗杀死。敬宗皇帝当场殂于室内,年仅十八岁。除了唐末代亡国之君——唐哀帝以外,唐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了。
史书对唐敬宗一朝的评论一点不客气:
“三子之操行顿异,其可道哉?宝历不群,国统几觉,天未降丧,幸赖裴度,复任弼谐。”
意思就是这么摊上这么个昏庸的皇帝,唐朝之所以没在这一朝灭亡,幸亏有了裴度这些老臣在顶着。
其实敬宗当皇帝的时候才十六岁,也就是现在高一学生的年纪,这样的小青年当然是喜欢玩的,所以敬宗喜欢玩其实也没错,错就错在他把玩乐当成了主业,把当皇帝当成了副业了。
随后,宦官刘克明假传皇上口谕,让翰林学士路隋起草诏书,命绛王李悟(唐宪宗李纯第六子)代理国政。刘克明等人在第二天拥护绛王李悟升座大殿,当着文武百官说要拥立绛王登基。
一时之间群情惊骇,无论是朝臣还是掌握实权的神策军宦官,都觉得事情发生得十分突然。
谁都不知道,昨天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皇帝的寝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也不也相信,那个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的青春天子,怎么可能在一夜之就驾崩就驾崩?
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而满朝文武,只有一个人对此是心知肚明,他就是枢密使王守澄。作为当年谋杀宪宗的主谋之一,王守澄一听天子暴毙,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熟悉的味道,一样的配方啊。现在内侍宦官刘克明等人只不过是干了和他当年一模一样的事情而已,那就是拥立新君,控制朝廷。
意识到这点时,王守澄丝毫不敢耽搁,马上召集梁守谦、杨承和、魏从简等四个当权宦官开个紧急会议,经过紧急磋商,这四个人决定抢在刘克明等人之前动手。
刘克明一伙拥护新王登基,确实准备对掌握宫内兵权的神策军宦官动手,将他们彻底裁换。
但王守澄他们不给刘克明他们反应的机会。刘克明拥立新王当天,十二月初九,神策军倾巢出动,刘克明乱党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力抵挡,一时之间大明宫内鲜血飞溅。
刘克明在混乱中逃跑,知道自己别无出路,最终投井自杀。
刘克明的尸体最后被神策军发现,从井里捞上来尸体,王守澄命令将刘克明的尸体斩首示众。刘克明等人拥立的绛王,也在乱军之中被杀。这样一来,王守澄等人掌握了实权。
事后,王守澄等人亲自赶往十六王宅,迎请穆宗次子江王李涵入宫继承大统。
江王李涵是穆宗李恒的第二子、敬宗李湛的异母弟弟,时年十八岁,仅比李湛小几个月。当一群全副武装的禁军士兵在宦官的带领下不由分说地把他拥入宫时,一脸苍白的江王李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这群士兵要做什么。
直到江王李涵站在金銮殿上,看见那张空空荡荡的帝座向自己敞开怀抱时,他仍然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是真的。
可现实就是这样无可猜测,有时候幸福就是来得这么突然。
宝历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拥立下,江王李涵登基为帝,更名李昴,是为唐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