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短短一个时辰的光景,梨园乡内的义军已然被悉数驱逐,战场之上,刀光剑影过后,除却那些放下武器的降卒,能够侥幸突出重围、重获自由的义军战士,竟不足百人。
骑兵营长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这三四百名被俘的义军,随后果断下令,派遣一队精锐士兵,将他们押解往濮阳城方向。而与此同时,在通往此地的蜿蜒道路上,钱大壮亲自统帅两千步兵,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星夜兼程,火速驰援。
于浩荡黄河之畔,那位义军首领挺立桥头,指挥着麾下勇士有序穿越那座摇摇晃晃的浮桥。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每一声号令都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当梨园乡的变故如风般传入他耳中,一股怒意在他胸膛内熊熊燃起,仿佛连脚下的黄河水都为之震颤。
未及多想,他即刻转身,对已在北岸严阵以待的两千余名义军将士高声呼喊,那声音穿越了风与浪的喧嚣,直击每个士兵的心扉。他命令他们迅速集结,整装待发,言辞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他要亲自率军,将这股横行霸道的李家军骑兵彻底剿灭,以正军威。
心中暗自思量,同为这乱世中揭竿而起的义军,为何你们李家军便能如此飞扬跋扈,视他人如草芥?这份不公,他誓要以行动来纠正,让正义的火焰照亮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
时下的李刚,其身份已非往昔可比,他遣往临安府的使节,不日凯旋,不仅带回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太监,更携有宋高宗赵构亲笔谕旨一道。那圣旨之上,金光闪闪,赫然写着册封李刚为神威大将军的旨意,令其麾下数万义军,于山东西路安营扎寨,镇守一方。
李刚双手颤抖地接过圣旨,一字一句,细细品读,那纸张间流淌的墨香,似乎都在诉说着他梦寐以求的认可与荣耀。他未曾料到,自己多年的心血与汗水,终得宋国天子之垂青。这道圣旨,无疑是他继续征途、光大事业的尚方宝剑。
而那老太监,除却圣旨,还呈上了沉甸甸的金银珠宝,言此乃赵构特赐,以表彰李刚之功勋。珠光宝气之中,李刚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光芒,他知道,这一切,只是开始。
古语有云,习得文武双全艺,卖于帝王家。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无论是武艺超群的武将,还是才情横溢的书生,心中皆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赢得九五之尊的青睐。这梦想,直白而言,是对那至高权力殿堂的深切向往。他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能够以一己之力,稳固家族的基业,守护门楣之光,更期盼着借此机会,将自家的血脉与荣耀,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后世子孙铭记这份辉煌与骄傲。
随着李刚地位的步步高升,他麾下的那些昔日头领们也逐一获得了官职的加冕。尽管李刚如今已名正言顺,地位显赫,但他内心对自己的真实实力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为了行事更为周全,他暗中部署,特地派遣心腹率领精锐部队,秘密疏通与李家军之间的联络要道。如此布局,只为在风雨欲来的时刻,能有一条隐秘而坚实的后盾,让他能及时向李振请求援手,共渡难关。
怎料,他麾下那位首领竟误解了李刚的深意,误以为此行与李家军的交涉,意在将之吞并。毕竟,当下的李刚,已是宋国天子御笔钦点的神威大将军,这份殊荣,普天之下,唯他独尊。正是这份误解,如同迷雾般笼罩了那些义军的心智。一旦跨过浩荡黄河,他们便不由自主地重拾了往日的习性,那些草莽行径,再度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