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前事(1 / 2)安身立命平天下首页

农四月二十,正是杭州城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时节。西湖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宛如细碎的银箔洒落其间。湖畔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轻摆,仿佛是大自然挥动的翠色绸带,给这江南水乡增添了无尽的柔美与诗意。

张天到任杭州知府不过三日,本想着能在这繁华之地大展一番拳脚,为百姓谋福祉,让这杭州城更加繁荣昌盛。可未曾料到,这才短短几日,便听闻有百姓被衙役束缚之事,当下便带着同随下人和一名得力助手赵猛匆匆赶去查看究竟。

张天等人赶到之时,只见几个衙役正押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那些百姓面露惊恐与悲愤之色,其中一个身形魁梧的桑农尤为突出,他便是高大勇。衙役们手持棍棒,面色冷峻,对百姓们呵斥不断,那场面显得格外紧张压抑。

张天眉头紧皱,上前一步,高声问道:“尔等为何束缚这些百姓?”衙役们见是知府大人来了,先是一愣,随后其中一个领头的衙役忙躬身行礼道:“回大人,这是长官之命,布政使贾大人和按察使奄大人下令,要我们捉拿倭寇,这些人形迹可疑,故而拿下。”

张天一听,心中疑窦丛生,他细细打量着那些被押的百姓,只见他们虽面露疲惫,但眼神中分明透着质朴与无辜,哪有半分倭寇的模样。这时,那桑农高大勇奋力挣脱了一下,向着张天大声诤道:“大人啊,我们哪里是什么倭寇,我们只是本本分分的桑农啊,只是想着拿自家产的桑丝去换些粮食回来。大人您也知道,如今这朝廷推行改稻为桑之策,可我们若是都改了,明年哪还有粮食吃啊,一家老小都得挨饿呀。”

高大勇的一番话,让张天心中一震。他深知这改稻为桑之策在推行过程中怕是引起了诸多弊端,可没想到竟让这些无辜百姓受此冤屈。他望着那些百姓,眼中满是怜悯,转身对着衙役们厉声道:“仅凭形迹可疑便断定是倭寇,如此办案,岂不草菅人命?且这些百姓所言,不无道理,改稻为桑需徐徐图之,怎能让百姓们没了活路。”

衙役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领头的衙役忙道:“大人,小的们也是奉命行事,贾大人和奄大人严令,若有差池,定不轻饶啊。”

张天冷哼一声:“哼,本府在此,自会与贾大人、奄大人说清此事,你们且先将这些百姓放开,莫要再为难他们。”衙役们无奈,只得松开了那些百姓。

百姓们获释,纷纷围到张天身边,一个个涕泪横流,诉说着这段日子的苦楚。高大勇更是扑通一声跪在张天面前,哽咽道:“大人,您可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我们这些桑农,一年到头就靠着那几亩桑田和些许稻田过活,如今这政策一下,稻田要改,可这桑丝的价钱又不稳定,换不来多少粮食,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

张天赶忙扶起高大勇,安慰道:“诸位乡亲放心,本府既为这杭州知府,定不会让你们平白受冤,也会想办法解决这改稻为桑带来的诸多问题。”

此时,一旁的赵猛也开口道:“大人,此事怕是不简单,贾大人和奄大人向来行事果断,此次下令捉拿倭寇,怕是别有用心,说不定是想借着这由头来威慑那些反对改稻为桑的百姓呢。”

张天微微点头,他心中也有此疑虑。这改稻为桑之策乃是朝中大事,关系到诸多利益,贾云和奄水身为布政使和按察使,在这杭州之地权力颇大,他们如此行事,莫非是为了迎合朝中某些势力,强行推行此策而不顾百姓死活?

张天望着远方,心中暗忖,口中喃喃吟道:“杭州四月风光好,百姓愁颜泪满袍。政令施行应有度,莫教黎庶受煎熬。”他深知,自己如今身处这官场漩涡之中,要想为百姓谋得一线生机,怕是要历经诸多艰难险阻,但他决心已定,绝不退缩。

且说那布政使贾云和按察使奄水,此刻正在府衙之中商议着事宜。贾云身材微胖,面色红润,一双小眼睛透着精明与算计。奄水则身形消瘦,面容冷峻,给人一种阴鸷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