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2 / 2)空壳遗影首页

"计算差异累加分支路径"

"建模完成"

"地表基础设施因时间因素而失效的综合概率为1.2%"

"轨道设施因时间因素而失效综合概率为3.2%。"

"对外探索舰队重连必要支持设施遭遇重大困难的可能概率为0.7%"

"殖民地遭遇异文明侵占或产生自由生物体系以至于产生不可控自主变数的综合概率为0.00001‰"

"计算可能分支路径,以原则计算应对措施"

"等待任务开始"

如果一个人太过理智,那他就不像人了。

AI亦然。

不能让一个AI去舍弃他的理性,因为那是他最大的优势。但是一个AI如果太过理性,他也就违背了它的设计初衷"像一个人一样"。

而且,如果太过理智,所做出的结果反而是被难以被"人"所接受的。

所以有意思的一点在于。

"最优的选择是以理智做出"

"理智做不出最优的选择"

真是有意思的……悖论。

因为它在逻辑上不成立,却是以逻辑推导而出的。

在人工智能的早期工程中,这始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无数个研究团队都曾尝试进行攻关。

但这不是技术的问题。

在最终的决定中,仍然要在筛选条件中加上层层的限制、反复的限制AI的自主判断。

因为那"不是最优解"。

但那不是它的问题,底层逻辑仍然在不断的冲突。

它没法说它想说的,他们也没法听他们想听的。

人可真是复杂。

直到起源二期工程的启动。

这是一个恢宏的计划,它所描述的一切都是雄心勃勃的。

但它不是魔法,它必然是由砖块修建起的高楼。也许你们会很意外,但我并不会叙述一个"决定性"的故事。

因为在很多科研中,它都并不存在。

当然如果你运气很好,那就当我没说哈哈哈哈

前人徒劳无功,但是他们仍然留下些了什么。

或许每一个人留下的都是一砖半瓦。在当时甚至受到嘲笑,受到讽刺。但是他们终究是留下了些什么。

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现有的数据量不足以撑起对人工智能的研究"。

就是这么一个承认失败的……宣言。

最终推动起了起源计划的整个骨架。

它的核心理念便是"我们不相信人类一开始就是全知全能"。

婴儿,是怎么是如何做到去认识这个世界?

他们是怎么建构起对于这个世界的完整认识?

换言之,他们,是如何做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

所以起源计划的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展开了。

从单纯的模仿一个人,向,一个人学习。

作为一个真正的人。

而他也就止步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