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景真、邓悉二人认为,陈頠是太心急了,想尽快将明军赶出去,所以才会急切地下达了立即攻击升龙城的命令。他们二人哪里知道,是以陈肇基、阮梦庄为首一帮老资格,担心阮景真、邓悉二人骑到了他们的头上,才撺掇着陈頠下达了这道命令。
其实陈肇基、阮梦庄等人心中都清楚,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整体的角度,眼下并不是攻取升龙城的最佳时机。但站在他们个人的立场,眼下却是攻取升龙城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眼下,让阮景真、邓悉等人的兵马立刻北上进攻升龙城,如果成功了,那陈肇基、阮梦庄等人便是为陈頠提供了一个极其正确的战略性建议。阮景真、邓悉等人率军在外拼得你死我活,顶多也只能称作“决胜千里之外”,而陈肇基、阮梦庄就凭着鼓动了陈頠一番,就可以称之为“运筹帷幄之中”。那这取下升龙城的首功,应该记在陈肇基、阮梦庄二人身上。
如果进攻升龙城受挫,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明显更大。但对于陈肇基、阮梦庄等人来说,这也并非坏事。因为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削弱阮景真、邓悉的军事实力另外,也可以借此打压阮景真、邓悉二人,让大家都明白,拥立陈頠的首功之臣,还是陈肇基、阮梦庄他们两个。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要进攻升龙城,不管是胜是败,陈肇基、阮梦庄他们两个都是最大的赢家。
咱们小时候就学过,当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咱们首先应该保证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
在历史上,有许多在明眼人看来十分愚蠢、甚至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其实,咱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而事情的本质,往往是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而个人由于权力太大,或者是由于一些其他原因,用牺牲了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的方式,来保全了他个人的利益。
陈肇基、阮梦庄这一次,就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私利、为了巩固他们的个人势力,将陈頠带进了沟里。而阮景真、邓悉二人根本就没弄清这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只是天真地以为陈頠只是犯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毛病,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当阮景真、邓悉二人的联名书放到陈頠的御案上之时,他们悲剧的命运就已经定格了。因为这份他们亲笔写下的联名书,成了陈肇基、阮梦庄等人攻击他们的利器。
目无君上、恣意妄为……
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抗旨逆上、临阵畏缩……
弹劾阮景真、邓悉二人的奏折如雪片一般不断飞向陈頠的御案。当然,这一切我说与陈肇基、阮梦庄二人没有任何关系,傻子也不会相信。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弹劾件和举报信,陈頠一时没了主意。这事儿怎么处理呢?
对这些弹劾件置之不理,继续放任阮景真、邓悉二人?
还是将阮景真、邓悉二人抓起来,让人审问清楚?这二人都手握重兵,能拿得住他们吗?这要是弄得不好,他们来个临阵倒戈,又该如何是好?
没办法,陈頠只得问计于自己一向最信任的陈肇基、阮梦庄二人。
这个时候,陈肇基、阮梦庄二人给陈頠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陈肇基、阮梦庄二人问陈頠,眼下大陈国的地盘儿已收复一半,圣上觉得最棘手、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陈頠似乎还真是没认真考虑过。也许在陈頠看来,眼下的问题都很棘手、都很令人担忧,没有一件是好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