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4章 直播:辩证论治(3)!(1 / 2)都市种田,传播中医我是认真的首页

“我们继续讲,这个六经辨证是什么。很多朋友可能对六经辨证不太了解,这其实是我们中医经典理论之一,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伤寒论》。”

李洋继续说道,“六经辨证不仅仅是对古代哲学和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张仲景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和思维成果的结晶。”

直播间里,观众们纷纷留言表示赞同。

“那么,六经辨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李洋神秘一笑,“首先,它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对事物的认识论。而医学理论部分则源于《内经》,尤其是《素问·热论》等篇,这些篇章为六经辨证方法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但是,六经辨证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李洋继续解释道,“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思维成果,对六经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人点赞、送花。

“说到六经辨证,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伤寒论》。”

李洋话锋一转,“这本书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

那这 六经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呢?

首先按照能量的多少来阴阳。

能量多的就是阳,分为阴阳,太阳,阳明,少阳。

能量少的就是阴,分为太阴,厥阴,少阴就是阴。

然后再按照表,半表半里来划分位置。

这么划分的意义在哪里呢?

就是为了区分阳证和阴证。

所以,阳证有三种情况,阴证也有三种情况。

太阳在表,阳明在里,少阳在半表半里。

少阴在表,太阴在里,厥阴在半表半里。”

李洋轻轻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继续微笑着说:“下面我们就继续探讨一下中医六经辨证中的阳证和阴证的区别,以及如何来判断阳证还是阴证。”

直播间里立刻刷起了一排排的“666”,显然粉丝们对今天的主题非常感兴趣。

“首先,我们来聊聊阳证。”李洋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阳证是指具有实热性质的证候,通常表现为精神狂躁不安、面色潮红、烦热、气粗、便秘、尿赤、渴欲冷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突然发热,体温很高,口渴得厉害,想喝冷水,大便干结,小便颜赤黄,舌苔黄腻,脉象洪大有力,这就是典型的阳证。”

相对的,阴证则是指具有虚寒性质的证候,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面白、畏寒肢冷、气短音低、便溏、小便清长、喜热饮、舌淡苔白、脉微细弱等症状。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总是感觉浑身没劲,怕冷,手脚冰凉,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淡,舌苔白滑,脉象沉细无力,这就是典型的阴证。”

“在区分阳证和阴证的时候,大家要要特别注意脉象:阳证脉象有力,沉取有力;阴证脉象无力,沉取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