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全军掩杀 逼近虎关(2 / 2)三国之多子多福霸业首页

“即便我们造出了攻城器械,攻城时的损失也必定不小。”另一位诸侯忧心忡忡地反驳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攻城战历来都是血肉之躯与坚固城池的较量,伤亡在所难免。”

“是啊,攻城战历来都是残酷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点头表示赞同。“我们必须考虑到士兵的生命安全,不能盲目强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切断虎牢关的补给线,使其内部自乱?”一位谋士提出了另一种思路,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围城之策固然可行,但需要时间,而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袁绍沉吟片刻后说道。“董卓的援军随时可能到来,我们必须在他们到来之前拿下虎牢关。”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夜色掩护,发动奇袭?”另一位将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夜袭固然可以出其不意,但风险同样巨大。一旦被敌军发现,我们可能会陷入被动。”曹操冷静地分析道。

“看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周全的计划。”袁绍总结道,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诸位,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来,现在是时候集思广益,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了。”

诸侯们聚集在帐中,各抒己见,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有的主张强攻,认为联军兵力雄厚,应当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攻破虎牢关;有的则认为应当智取,利用计谋分散敌军的注意力,或者寻找其他路径绕过虎牢关,直捣黄龙,攻击董卓的根据地。

帐中气氛紧张而热烈,各路诸侯的谋士们纷纷献策。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站起身来,声音洪亮:“诸位,虎牢关虽险,但敌军已疲惫不堪,我军士气正盛。若此时不攻,更待何时?我们应立即整顿兵马,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拿下虎牢关,让董卓的军队无处遁形!”

另一名谋士则轻摇羽扇,不紧不慢地反驳道:“将军所言虽有理,但虎牢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强攻损失惨重,岂不是得不偿失?依我之见,我们应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派遣小股部队佯攻,吸引敌军主力,同时派遣精锐部队秘密绕道,寻找薄弱环节,直取董卓的后方。如此一来,既可减少伤亡,又可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诸侯们议论纷纷,有的点头称是,有的则面露难色。一位年长的诸侯缓缓站起,声音沉稳:“二位所言皆有道理。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董卓虽残暴,但其手下不乏智勇双全之士。若我们行动过于急躁,恐中其埋伏。依我之见,我们应先派遣斥候,详细探查敌情,同时加强与各路义军的联络,形成合围之势。待时机成熟,再以雷霆万钧之力,一举破敌。”

帐中再次陷入沉思,诸侯们开始权衡各种策略的利弊。最终,他们决定采纳综合之策:一方面加强情报收集,另一方面秘密准备奇袭部队,同时在正面战场保持压力,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最小损失的同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一场激烈的讨论中,与会者们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对抗强大的董卓军。其中,一个策略是利用董卓军内部的矛盾,特别是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紧张关系。吕布是董卓麾下的一员猛将,但两人之间存在不和,这为外部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通过秘密联络吕布,或许可以诱使他倒戈,或者至少在关键时刻保持中立,从而削弱董卓的军事力量。

三人成虎,这句古老的谚语在联军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原本,联军的士气如同烈火烹油,高涨得几乎要冲破云霄。然而,当他们面对那座关隘的险要地形时,情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关隘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横亘在联军前进的道路上,它的险峻让人心生畏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这座关隘的难以攻克,一种退怯的心理在部队中悄然蔓延开来。士兵们私下里窃窃私语,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和犹豫。

在这样的氛围下,连日的讨论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相反,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似乎只是在消耗着联军的士气和耐心。一些将领开始放纵自己,饮酒作乐,试图用酒精来麻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他们聚在一起,夜夜笙歌,仿佛想要用欢声笑语来掩盖内心的不安。

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更为保守的策略,他们退后观望,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冲锋陷阵的“出头鸟”。他们相信,让别人去承担风险,自己则可以从中观察形势,寻找最佳的行动时机。这种观望态度在军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但同时也让整个联军的行动变得迟缓和犹豫。

在这样的氛围中,原本团结一心的联军开始出现了裂痕。士气的波动、将领的犹豫、士兵的不安,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座关隘成为了联军前进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袁绍的多谋无决,更是加剧了这种困境,使得整个联军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