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宪能成为翰林院编修出人意料,而“应梦贤臣”经陈之遴之口终于大白于天下,崇祯没有反对,也没有明着赞同,但大家都知道这些人已经“大赚特赚”了,皇帝和朝廷也获了一层神性光环。
王汉、王燮、苏京,这三人是历史上崇祯朝后期最出名的三大模范知县,尤其是那个王汉,文武双全好出奇计,可谓是能人中的能人,将来实封一个侯爵是铁定的,搞不好还会成为国公级的人物。
至于许都,则是宋江之流的人物,原本历史上阴差阳错下还在浙江闹了场“许都之乱”,张煌言和郑森,更不用说了,都是可以单独撑起一摊的家伙。如果战争持续时间够长的话,这三人免不了都将成为实封的伯爵或侯爵,甚至国公也大有可能。
武进士里面也选中了一批人。
由于受过了皇帝的大恩,经过了“金殿传胪”仪式的庄严洗礼,他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肯定更加密切,对皇帝的认同远比地方上的那些拿钱干活的人强一点——至少忠心还是有的。
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但这些人与文进士还是有区别的。
文进士们可以滥竽充数、尸位素餐、躺平享福,东厂已经汇报过了,有人“躲”在都察院里,连续七八年不求升官,也从不出外差,说这才是“神仙日子”。可武将呢?随时要奉命出征,搞不好就是马革裹尸。
天下正处于激烈的战乱阶段,这个时候的战斗可不是仅仅靠着武举的那点功夫就行的,他们的实际能力可能还真不如那些从小兵一路杀上来的将领。毕竟,武将需要的是实战经验,能不能带兵其实是一种天赋,需要的是层层筛选。仅仅一次考试,就让人一下子统领几千人,成为一个旅长级的人物,属实有点搞笑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认知。
所以创办一个随营学堂是非常必要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让那尤世威进京。
这尤世威是榆林将门的核心人物,资历非常的老,崇祯二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总兵级别的大将了,后来在剿灭农民军的过程中,镇守河南的一个关口,遇上了灾疫,部下患病人数急剧增加,没有完成任务被皇帝免了官。
卢象升对这个人一直心存好感,所以之前主动推荐了他,没想到却成为临终前的一个重要人事推荐。
这尤世威和他的弟弟尤世禄都是那种猛将型的人物,既然如此,就由他来把这些人统带一番,让他们尽快完成从普通的骑士到基层军官的转变。
对这些人,崇祯将其全部纳入自己的侍卫之中,授予三等侍卫封号,这是正六品武官,一共有80人之多。
随后,再接再厉,从锦衣卫大汉将军、神枢营红盔将军和明甲将军、五军营叉刀手和围子手这些宫廷侍卫里精挑细选了30人——不是不想多选,而是符合标准只有这么一点。
京营孱弱,已经影响到了明廷的侍卫素质了——这些侍卫除了大汉将军外,可都是从京营里挑出来的。
在这批人里面,崇祯还特意选了几个人作队长,一边接受尤世威的培训一边随时以备咨询,授予“可随时面见皇帝参议军事”的特权。
有四个人:
杨展,崇祯10年武科的探花,这次考核后竟然成了状元,说明与皇帝的用人标准非常相近。此人似乎还是南明时期四川的一个著名将领,最后还封了侯,这可是个宝贝。
张宿,扬州高邮人,跟田弘遇还是老乡,崇祯看他仪表堂堂,骑射、策问各方面都很均衡,沉稳大度,应该是可堪造就的。
刘穆,崇祯10年的武状元,浙江山阳人,跟王来聘一样善使大刀,自创了一门“刘家刀法”,舞得虎虎生风。
文武,江西德化人,也是一个比较均衡的人,就是名字有点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