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云绛街(1 / 2)龙图传说首页

立夏,雨雾渐歇,柳絮落陌,拢寒散暑气。

有诗云: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雨带暑来。

头天夜里下起了一场雨,雨水不大,淅沥滴落,李洛龙下榻的简易禅房外,雨声簌簌,摩挲林叶沙沙作响。

夜里,李洛龙点一盏孤灯,坐在禅房中的木桌前,心境复杂。

少年听说书先生说过,夜雨多愁苦悲切,在禅房坐了一夜的少年郎,如今深有体会。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晴空一碧如洗,晴烟千万里,这副光景,宛如一枚琉璃盏从天际倒扣而下,将这方天地笼罩了起来。

清晨拂晓时分,天光不露,仅有疏星七八点,坐了一夜的少年郎独自离开了禅舍,顺着蜿蜒山路拾阶而下,远离了身后的那片昨夜雨山。

立夏胸挂蛋,孩童不疰夏。

今日立夏,两季交替的日子,应祈福。

在前两日,李洛龙问过寺内僧人关于立夏这日祈福事宜,知道在立夏这一天,山脚下会有商贩临时摆出一条小市,售卖进寺祈福所需要的香烛之物,还有许多袖珍泥塑菩萨佛陀、各种木雕念珠、护身符和杜撰着各种佛陀苦行修佛的书本故事等等,这条街市称之为云绛街。

这天会有很多不辞劳苦的市井人和殷实人家来到这条云绛街上购买祈福用品,入寺进香。

云绛街的名字取自一位圣贤文者的笔札,悬臺凌紫汉,峻阶登绛云。佛教有祥云一说,而绛云又代表着祥瑞征兆,故而取名为云绛街。

李洛龙沿阶而下,暑气始升时,燥热还不明显,行了约摸一炷香的时间,便来到了寺庙山脚下。

天际刚刚破晓,疏星寥落,晦天通明时,这条云绛街上的商贩早早占据有利位置,小街市中心那一段黄金地段早已人满为患,小摊小位毗邻而居。

这个时间点,香客稀疏,多半都还在赶来的路上,有些离南山寺较远的香客,更需连夜赶路,正午时分才能抵达。

方圆几百里内,就这么一个寺庙,古罗佛教寺庙本就不多,与道观相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古罗道观林立,但也需分地点,在古罗东部这片地域,一直以来都没有一座像样的道观,穷乡僻壤的东域就像一个后娘养的孩子,根本没人疼爱,在这里建造道观,派遣德高望重的道士前来坐镇,一年能挣几个香火钱?

不过听说皇室那边又有动作了,在四处搜掠气运的同时,又传出古罗要大兴土木,扩增道观数量,无论穷乡僻壤,还是有宗门坐镇的灵秀山头,皆会选出部分地址建造道观。据流言传出,皇室接下来搜掠气运的动作会比较大,为了避免市井生民人心浮动,导致古罗民心不稳,所以才会大修道观,以施教化。

同样也有几个隐晦的消息流传开来,听起来还挺靠谱。当这些不胫而走的传言流传开后,一时间搞得古罗不少小势力都人心惶惶。

有人传言,普施教化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这些道观的职责是负责勘探一方天地的气运,为接下来皇室对山头势力“下手”做准备。

还有人说建立道观的举措是扶道宗提出的,打着稳固皇权的口号,背地里却是捯饬些秘不示人的东西,这些东西传的神乎其神,比如说皇室那边要以帝国疆土为版图,打造一副固若金汤的九仞防线,事后还会派遣专人来坐镇其中,用以来稳固山河根基。

更有人说,这是一场针对那场千年来从未落下的局面,彻底掐死李家的残支剩脉。

还有人说,古罗皇室寄人篱下多年,早就看镇南楼兰不顺眼了,这次广增道观,是为了再将扶道宗往上推一推,将扶道宗推到让镇南楼兰都难以望其项背,日后皇室就不用提心吊胆的过着看人脸色的日子了。

总之各个版本的小道消息满天飞,不一而足,比起欲来的山雨之势还要迅猛。

今日香客齐聚于南山寺,算是南山寺一年到头来香火最为鼎盛的时刻了。前几天,南山寺僧人便有所准备了,一众僧人不再念经,而是聚拢在寺庙殿堂内抄经,以便赠与前来进香的香客。

无论是寺内德隆深重的僧人,还是佛法浅疏的僧人,除了南山小和尚和那个刚刚入门没有几天、没有法名的小孩童外,皆是手抄经书,而后再编制成册。

佛法不一的僧人手抄而成的经书自然也有区别,其中香火气多寡便是最为主要的。不过南山寺却没有任何恻隐之心,不会按照经书上香火气佛多寡来分门别类,而是统一收集,按序赠予香客。

也许进香最多、香火钱最重的富家翁会得到一本香火气寡淡的经书,也许是没有几两香火钱、进贡最廉价香烛的客人得到香火气最重的经书,这些要全看缘分。

经书香火气的寡淡并不重要,重要的虔诚礼佛。有些香客,就算拿到了一本香火气寡淡的手抄经书,依旧能够靠着这份虔诚出室与人为善、入室扣心问过来积攒香火气,庇佑家门,不生悲灾。

还有些香客,得到一本香火气浓厚的手抄经书,任其搁至家中,久不过问,那些香火气也会慢慢消散,最终留不住香火气,落入旁门。

说到底,香火也是气运的一种,世间文运武运也都属此类。

李洛龙来到山脚,没有休憩,而是一一观看这些售卖之物,少年走的很慢,像是一位爱好古玩的收藏家在精心挑选心头物一样。

很快,云绛街上便人声鼎沸了起来,进香礼佛不是走街赶市那样可以随性而为。多半香客还是想要赶早来到寺庙,甚至有人为了争佛前头一炷香,前天晚上就已经将香烛准备完毕,赶着夜路前来寺庙,等待向佛陀进贡立夏的第一炷香。

都说佛争一炷香,可是这些人似乎比佛还要急切。

可是这种做法就能说明此人真的诚信向佛么?我们可以说他是争先恐后为了不落旁人,但不能认定此人就是香客中最为诚心的那位,甚至之一都不算。

香客如织,像是昨夜那场密集的雨点,在这条云绛街上流动,而后又顺着青石阶梯向上缓缓流去。

香客们不会在云绛街上停留太久,这里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的目的地是山巅上的那座他们自认为有求必应的寺庙。

云绛街平日里是不存在的,甚至在平日里都不会听到这条街市的名字,只有在重要的节日里,这条街才会出现,就像大多数香客们的虔诚,也只是在这条云绛街出现时,它才会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