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兄弟“同心”(1 / 2)挽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首页

李亨和李璘达成一致后,大朝会又接着议定清洗杨国忠余孽的话题。

因为,颜真卿回来怎么也得一两月,但杨国忠的同党还得先抓起来,等候颜真卿回来再审判。

昨晚梁丘杰只是带人杀了跟着杨国忠为非作歹的直系亲属,关了一些女眷。

并未来得及去抓其余大臣和贵族。

如翰林学士张渐、窦华以及文部郎中郑昂、中书舍人来昱等人,都是杨国忠的铁杆心腹,必会被罢官抄家关押起来。

李隆基直接将这件事交给了宪部侍郎房琯去做。

房琯办事果断,也不偏李亨,不倚李璘,又管着宪部,是最好不过的人选。

对此,李璘和李亨没有意见。

还有一些大臣由杨国忠提拔,但是和韦见素一样,并未彻底依附于杨国忠,仍有一定的道德操守,甚至还立了功。

如张镐,因杨国忠推荐,以布衣被拜为左拾遗。

张镐任左拾遗后,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

这时,张镐向杨国忠大力举荐太子左赞善大夫来瑱,称他是名将才,能为平叛出力。

于是,杨国忠便将来瑱调任汝南郡太守,来瑱还没有上任,又改任颍川郡太守。

期间来瑱屡立战功,又被提河南、淮南游弈逐要招讨使,最后又担任南阳太守,支援在南阳的鲁炅。

再如崔光远,因和杨国忠关系很好,由一个县令一路高升至京兆少尹,其为人处事果断,有勇有谋。

还有崔圆。

杨国忠生前遥领剑南节度使,对自己的老家十分关心,所以任命崔圆为蜀郡大都督府左司马,代理剑南节度留后。

崔圆肯定是杨国忠的人,不然历史上逃亡的时候,杨国忠也不会一个劲地建议李隆基逃往蜀郡。

但他在蜀郡做官做的也还行。

所以,这类人很不好处理。

这类人除了沾了杨国忠的光,提拔得快外,也没犯下什么大错,甚至为官声名也还不错。

全部处罪的话,韦见素怎么办?毕竟韦见素也是杨国忠举荐,才成为左相的。

坐视不理吧,又说不过去。

今天的大朝会,这类人都没敢来,而是在家乖乖坐着。

他们生怕进殿后,被李璘命人拉出去砍了。

“都说说怎么个处理法?”李隆基主动问道。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来瑱,平乱有功。”李璘抢着说道:“我认为不宜过分追究。”

“在外领兵作战的,只需下诏告知杨贼已伏诛之事,他们肯定会感激朝廷恩德,更加用心御敌。”

“在京乃至外地做官的,罚俸三月,小施惩戒。待颜真卿入京后,再做定夺,如何?”

李亨听在耳里,只觉得李璘话动作太快了,这可是笼络人心之举。

他立即附和,“永王所言极是,某赞同。”

韦见素落在后面,小心说道:“臣也认同。”

是不是也得罚我俸禄三月?他在心里默默想道。

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毛毛雨。

三人表了态,李隆基也不打算等其他人意见了,直接对房琯吩咐道:“散朝后,就那样去做吧。”

“喏。”房琯打了个稽首。

此事就此告一段落。

“谁还有事,尽快启奏。”轮值的中书舍人中气十足地再次喊道。

李亨整了整衣襟,道:“圣人,儿有奏。”

“儿长居十王宅,打算搬出去更好办大事,宅子我也选好了。”

“哦?”李隆基神色一禀,“哪里?

他明白李亨敢说这话,势必是和李璘通了气。

难道是搬到空置已久的东宫?李隆基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