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也很正常,以吕弼的身份,自然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基层。
而之所以王翦会如此“迫不及待”,实际上却是王翦已经感受到了朝野上下的蠢蠢欲动了。
按照王翦的经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要不了一年半载,秦剑必当再度出鞘饮血。
至于其中的原因倒也简单,随着吕不韦的离开,秦王虽然已经基本掌控了朝局,但在以军功为先的大秦,嬴政想要真正地坐稳王位,还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才行。
基于如此的考虑,王翦实际上也是已经在考量着,出兵的方向问题了。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山东诸国似乎也在平静中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威胁,竟是率先向秦国发难。
当然了,以如今秦国的地位、秦军之强悍,山东诸国想要合纵来攻,甚至扣关函谷,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自从春申君黄歇最后一次的合纵失败之后,山东诸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在战场对决的信心。
他们唯一想到的,能让秦国停下统一步伐的,便是那“疲秦之策”。
而其中最为著名,也算是最为有效的,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国渠。
可偏偏,秦国在吕不韦的带领下,不仅全盘地采纳了以韩国为首的疲秦之策,更是将这郑国渠变成了泽润蜀中大地的利国利民之策。
要说韩国的这道疲秦之策,倒也算是疲到了秦国,只可惜这只是暂时的。
而眼见着郑国渠渐渐被修筑成功,山东诸国也是再也坐不住了。
疲秦没几年,却为秦国添加了一道大型水利工程,这上哪说理去。
更要命的是,几乎可以预见,在郑国渠竣工之日,便是大秦虎狼出关之时,这叫山东六国如何能受得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也是在“不经意”之间,暴露了主持郑国渠的郑国,乃是韩国间客的事实。
显然,这“不经意”,就是韩国的有意为之。
其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要阻止郑国渠的修筑,同时借由郑国渠之事,引爆秦国内部的矛盾——本土派与外来派之间的矛盾。
应该说,只要这个矛盾被点燃,对一对于韩国,乃至于山东六国而言,都会是百利而无一弊的。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秦国的外来派通通被驱离,如此一来,大秦不仅将迎来内乱,更是将失去大量人才以及民心,而六国则能因此收获大量的人才。
在六国看来,秦军的箭矢固然厉害,但其前赴后继的人才,才是其国力一直保持强盛的根本原因。
毕竟,从六国狭隘的视角来看,秦国从一个西陲小国变成了如今的巨无霸,无非也就是商君之利罢了。
当然,即便不能引得外来派集体外逃,只要能让本土派与外来派的矛盾爆发出来,进而引发更多的党争和内乱,韩国“疲秦”的策略,也就算是奏效了。
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韩国也着实是用心良苦。
应该说,韩国选的这个时机,还真是不错。
吕不韦被赶走的这数月,秦王为了接管权利,也是多有拔擢自己的人,自然相应地对吕氏一党多有打压,而偏偏,吕氏一党又多为外来派系。
换言之,此时此刻,不仅仅是外来派实力最为孱弱的时候,也是两方派系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