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恃宠(2 / 2)快穿:少年你要淡定首页

想到这一块,沈源忽道:“他不知道那些事情,能接受你,就是真的喜欢你。”

顿了顿,他看向了早已经空了的茶杯:“前辈他其实很幼稚,很多东西,都想得太简单了可他们这样子的人,根本不被容许复杂。”

必须是一心向善的,必须是相信光明的,若不然,他们的一念之差,也不知会叫身边人变成什么模样。

最后,沈源总结:“你们啊,既然是两情相悦,那就好好走下去。”

“什么两情相悦?”

齐如琛的声音忽然响起,沈源跟沈安之一扭头,就看见拿了件披风站在他们身后的齐如琛。沈安之卡壳,沈源反应快一些,赶紧是接上话,半真半假忽悠齐如琛:“没,就是在说安之的心上人。”

齐如琛过去,直接将披风给他搭在肩上:“半夜出来也不知道多穿点说来你年纪比安之还大上不少,真就没考虑过成家?”

顿了顿,又道:“我记得沈溟好像也有喜欢的姑娘了。”

沈源:“……”

看着面前的对象,他无端郁闷,隔壁沈安之看着则是憋不住要笑。

隔了好一会儿,才听见沈源闷声道:“成家有什么好的,如今当然是先做好当做的事情,等哪一日清闲下来了,再考虑这样的事情。”

沈安之乐了,从前也不是没听说过他哥的意向就是干到退休再找对象,故而后来一回来听说他哥居然都订婚了,他才会那样诧异。如今他便是看着齐如琛,企图从这人一向平静的脸上找些别的神情出来。

可惜没能找着。

齐如琛依然很稳:“你忍心叫人家挂宁等到人老珠黄或是你忍心叫人家姑娘等到你人老珠黄。”

沈安之:“噗。”

他敢发誓,真的是憋不住,隔了一会儿,看着自家大哥脸色实在是好看,才缓了一口气插话:“为什么非得是姑娘呢?”

齐如琛还在发愣,正诧异沈源看着人模人样,口味居然不是一般的重,便见沈源忽而笑了笑,笑得他脊背发凉:“三殿下觉得,我非得喜欢姑娘吗。”

眼见着齐如琛就这么完全石化了,沈安之先是心疼了他一下,而后看向了说话的沈源。

他一向只当自家这位大哥是个温吞性子,没想到还有这么干脆利落的一面,就这么个时代,出柜都能说出就出,虽说相信齐如琛对沈源必然有好感,但猝不及防听到这么个消息,心里头感觉应当还是冲击大于欣喜的。

只不过这也不是沈源不讲道理,是齐如琛自个儿话太多,好奇害死猫。

本着对哥夫的人道主义关怀,沈安之笑了笑,插话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兄长又不害人,殿下您便别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了。”

说完自个儿也觉得有些不对,一转头,长着一张十岁孩子的脸的苏言笙正满脸天真地看着他苏言笙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来了,自个儿裹得严严实实,怀里头还抱着一件外袍,就这么递给他。

沈安之:“……谢谢笙笙。”

不过齐如琛至少也因为他这么一句话回了神:“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有些震惊。”

说完又看着沈源:“话说知道了,这件事情,不影响我们来往吧。”

沈源:“……不影响。”

话题进行到这儿,其实也就是到了一个难以接话的死角里头,好在夜已深,他们忙碌了一整日,又是许久没好好歇息过,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都赶紧是催着彼此去休息了。

到了第二日,便当成什么都没发生过,依旧赶路。

倒是比来时要安稳。

只是沈安之这边看着苏言笙行动虽没问题,却一直都不怎么开口说话,心里头也还是七上八下的,倒是沈源还劝着他,说是苏言笙一向话少,如今受了惊吓,不大愿意开口也不是什么过于不正常的事情,只待之后慢慢引导便好。

而路途上没事做的时候,沈安之和沈源也分别留意了苏杭那头和京里的消息他们发的都是加急快报,这一路又为了照顾苏言笙走得慢,信是早到了地方的。

苏杭那头知道找到了人,总算也松了一口气,言笺虽说还是担忧,但知晓苏言笙跟沈家两个孩子以及三皇子在一起要作为证人回京复命,自己身子又到底不适合远行,也总算是叫苏杭劝住了,看了苏言笙在信件末尾留的那笔字,尽力安心养胎,只等着弟弟将来归家。

就这一路晃晃悠悠回到了京城,沈源个齐如琛直接是去复命,而沈安之则是带了苏言笙回家。

沈家人事先也都知道了这件事,将苏言笙住处收拾好了,就等着人来。

又是意外之后要见到亲朋,苏言笙其实还是紧张,总担忧着万一见面了,大家对他嘘寒问暖,他该如何去应付。

每每这时候,他便会想起当初言笺的小心翼翼,也正是因为难以面对这样子的小心翼翼,他才同意跟着沈安之回家,而不是在脱险后第一时间要求回家看言笺。

言笺如今有着身子,不管是什么样的情绪波动,只要大了,都会有影响,这样子见面,他保不准自己能否控制住,能否在言笺嚎啕大哭的时候将人哄开心。

那干脆便先不见,叫苏杭将言笺哄好了,等一切都好了,他再好好地回去。

可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些状况,沈家人,真的就只是将他当做了远方来客,一路亲亲热热将他带进了屋里,又端出准备好的吃食,叫他先填填肠胃。

嘘寒问暖是有的,却没人问他那些日子过得如何,没人告诉他不要难过,只是陪他吃着瓜果,偶尔看着他笑。

可就是这样的状况,反而叫苏言笙感受到了沈家人的细致过去的事情便叫他过去,他们不着急着去知道自己家的孩子受了什么苦,不逼着孩子在最难受的时候将事情说出来更难受一番,只等着孩子哪天愿意说了,能说了,他们便都在那儿听着。

因为别的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已经好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