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银号(2 / 2)晚明太子朱慈烺首页

陈宝说道:“可惜殿下这笔银子数目太大了,若是数目小一些的话,存在银号(明代北方称为银号,南方称为钱庄)里每个月倒是都有笔利钱可拿。”

朱慈烺一听“银号”两个字,不禁猛地一拍自己的脑门,顿足道:“哎哎哎,好蠢,好蠢,我怎么把银行给忘了!”

朱慈烺前世上大学的时候曾经选修过货币银行学这门课,记得当时上课的老师是一名秃顶的猥琐老头儿。此君上课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强调过:“工业社会的必要条件就是中央银行!”

此君口中的中央银行可不是明代的钱庄,而是由国家信用保证,可以结算,汇兑,发行信用货币的银行。

至于为什么中央银行是工业社会的必要条件,此中的原理很复杂,摊开来讨论,一篇论文都不够。简单地讲就是工业社会要想维持下去,工厂主的经营就必须要有利润,不仅要有利润,还要维持利润的增长,这自然就意味着每年生产的产品将会指数增加。

随着工业产品的增加,货币也必须保证以同样的速率进行增量供给才能保证不产生通缩。

在中央银行发行信用货币之前,所有的货币都是跟黄金和白银进行锚定的。而众所周知,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这两种贵金属每年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太大。这也就导致了工业化进程势必会因货币供给不足而中断,除非一个经济体可以从外界获得源源不断地货币支持。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先进的手工业中心都是依靠着外来的货币输入来维持产业的繁荣而非单独依靠本国的货币供应。

就拿东南沿海的纺织,造瓷,茶叶,三大产业来说,此三种手工业之所以能如此发达,靠的就是西班牙从南美矿山里挖出来的超量供给的金银。

从隆庆年间,一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西方的研究者将这段时间的中国称为白银黑洞——数十亿两白银涌进了中国,然后被埋进了各家的地窖里。

如此海量的白银,要不是后世从鸦片战争开始以来,一直割地赔款的败坏,而是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引爆工业革命,恐怕也就没有那些白皮猪什么事了。

反应市场对通货渴求与否的,还有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借贷利率。

从《金瓶梅》中的描述来看,明代此时放印子钱每年的利率多在百分之三十多左右——妥妥地高利贷啊。

不过开设银行这件事儿是不可能一步到位发行纸质货币的——毕竟大明宝钞的名声还在,一时之间明代的百姓是不会再相信朝廷发的纸钞了。

“陈宝,在这京中的银号你有熟悉的吗?”

陈宝一听朱慈烺发问,还以为朱慈烺真的要把钱存到银号里面吃利息,有些尴尬地答道:“回殿下,臣下每月薪水不多,就算存到银号里也没有多少利息可拿,所以对京中的银号所知不多。”

朱慈烺见陈宝在自己面前哭穷,笑道:“得了,你也别在这哭穷了,一个月给你开十两银子的月俸难道还不够你花销?你既然现在不知道,那一会儿从孤这出去,就派人打探,把京里有点名气的银号掌柜都给孤找来。”

朱慈烺当然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开银行,所以用的还是“官督商办”的套路,自己出钱,出股本,然后将京城中几家大银号并购到一处,成立一个联合银行。

至于联合银行的规章制度,朱慈烺也不打算一下子就把后世银行的管理制度照搬过来,而是打算先用明代银号的管理办法对付着。毕竟人家在明代土生土长这么多年,肯定也有其能存活下来的道理。

陈宝虽然不知道朱慈烺到底有何用意,但是太子交代的事情,自己只要去办就是了,因此点头示意,表示自己已经记下了这件事,回头就去办。

“殿下,刘墨翰的案情进展也发过来了。”

朱慈烺接过陈宝递过来的一叠卷宗,发现卷宗不仅被羊皮纸包裹起来,在包裹的封口处还有一个印着“绝密”二字的火漆。

朱慈烺心中不禁疑惑,晋商卖国案虽然是大案要案,但是涉案的卷宗证据早晚都是要明发天下的,刘墨翰在这种地方搞保密,难道里面发现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朱慈烺一边拆开火漆,一边交代陈宝:“你先下去吧,记得孤交代的差事。”

陈宝躬身低头,答道:“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