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霄拿下了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而且他的年龄还小,比其他同学小了整整三岁,按照正常情况,他应该和其他同学差了整整一个学段,但现在,大家不仅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靳霄的成绩甚至还碾压他们所有人,所以靳霄的位置可以说是越坐越稳,他的班长一职也不用多说了。
其他班委就不行了,数学课代表李超入学成绩也是双双突破了95,其中数学成绩更是达到了99,所以他成了数学课代表。但这第一次的月考,李超的数学成绩就掉到了73分,可以说是跳水般的跌落,数学课代表是做不成了,换成了另一个名叫孟月阳的同学,这位同学入学成绩数学据说还不到九十,但这一次考了九十六,这就是进步。
一中的风气怎么说呢?说是同学们爱学习吧,但可以换一个方式来形容,那就是竞争非常惨烈。
是的,惨烈,甚至不能用激烈来形容。
学校为什么一个月一次考试,目的就是增强这种竞争性,而且一中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根据成绩来决定班委成员,学习最好的毫无疑问就是班长,学习差的,那就对不起了。
从班长往下,副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等,除了体育委员对成绩要求不太严重,其他班委都是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再往下,就是各组的小组长,同学们的座位,都是老师决定性的,成绩靠前的人能成为小组长,小组长直接对班长副班长负责,班长副班长对老师负责。至于说各科课代表,基本上就是选择某一科成绩最好的,如果成绩最好者已经有了班委的职务,那么就顺势挑选成绩略差的那一个。总之,只要不是班委又不是小组长的话,就能成为课代表,课代表是班里面的另一套班子,对班长负责的同时,也对各科的老师负责。
这就是一中的班级政治。
是的,不要小瞧初中生,初中生阶段,班级管理,其实已经和政治开始挂钩了,有了明确的权利等级,有了明确的工作划分等等,靳霄作为班长,是这个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班主任有什么工作,只要是和班级同学相关的,基本上都会找靳霄,以及副班长李欣,当然了,其他班委一般也会参与,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才会单独找他们两人。而班长和副班长,就是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人。
班长最大,副班长等于是他的助手,各个班委就是他们两人的下属,小组长是班委们的下属,这是班委的一条线。
另一条线就是课代表的线,各科的老师,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理论上应该也是直接找班长的,但班长既然已经负责了班级管理工作了,所以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课代表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现实中老师会多找课代表,但不管他们做什么,班长是一定要知道的,必要的时候还要通知班主任,就算各科老师其实已经都和班主任商量过了,但这就是程序。实际上如何执行,当然会有很多灵活应变,但规矩方面,这就是规矩。
你能说它和政治完全没关系吗?
其实这也是一种培养体系,准确来讲,应该是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
小学时期的少先队队委是干嘛的?不就和现在的班委差不多嘛?当然小学也有班委,优秀的小学生能够成为班长,那么他们进入初中后,继续担任班长的可能性就会比较高。进而是高中,然后是大学,如果大学时期还能担任班长的话,入党什么都会很方便。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管理工作生涯,以后步入政坛什么的,相比什么都没有经历的普通党员,上手方面自然会更加顺畅。
这是一种培养体系,从小学贯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