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四章 兄友妹恭(2 / 2)病宋首页

那年二十,亲征西夏

逃跑如喽啰

那时候我含泪发誓

元昊必须跪拜我

……

耶律宗真并没有等到自己亲手报仇,让李元昊跪下叫爸爸的那天,他等到的是李元昊的死讯,和西夏让一个婴儿继位的消息。

咦……欺负孤儿寡母这种事……好像很爽啊!

李元昊死后第二年,辽兴宗再次亲征西夏,这次一路高歌猛进畅通无阻,大军直接打到西夏国都兴庆城下,抢了个痛快,五年前的损失不仅全补回来了,还赚了不少。

此次的俘虏中有一位值得一提,就是李元昊和李宁令哥二位的妻子,没移氏。

西夏举国上下都吓坏了,决定使出看家本领——喊爹。

没移太后多次遣使向辽称臣。

耶律宗真表示——你不是很强吗?你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总之西夏单方面喊爹,辽国却不认这个儿子。

一边是屯兵边境剑拔弩张,一边是西夏不停向辽国喊爹送礼。

后李元昊时代的前几年,除了被辽人抢了一圈之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

前面为什么说没藏讹庞这个国相只是个吉祥物?

因为他实在是太窝囊了。

在太后没藏氏带着儿子向宋辽双方喊爹之时,这位老哥忙着圈地,确切地说是向宋要地盘,古渭州地,也就是甘肃平凉附近。

他很有礼貌,并没有粗暴地派兵强占。

他选择写信要地盘。

仁宗派人去划定边界,不给。

两个月后,他先后围攻德顺军,环州、庆州。

一个都没攻下来。

这位吉祥物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宋至和二年,西夏福圣承道三年,重熙二十四年、清宁元年。

哎?为什么这一年辽国有两个年号?

答案是那位记仇的辽兴宗耶律宗真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大辽。

他的下一任要着重提一下,也就是劝他不要杀罗衣轻的那位太子,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但后世有无数人听过他的大名。

他就是丐帮帮主,神技降龙十掌拥有者,大理皇帝段誉、西夏驸马虚竹共同的结拜大哥,雁门惨案幸存者,南院大王——萧峰……

的义兄——耶律洪基。

这位辽国皇帝并不像查包衣所说想侵略宋朝,被萧峰阻止,这位仁兄一生亲宋,颇好汉文化。

但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他个明君,如果用一个例子来类比的话,最贴切的就是——辽徽宗。

这位老兄很有才,但不辨忠奸,还是个和平爱好者。

最重要的是,女真就是在耶律洪基统治时期崛起,所以他又被称为辽国的掘墓人。

苏辙对他有个评价——在位既久,颇知利害。与朝廷和好念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作为一位大才子,说话还是很含蓄的,翻译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耶律洪基这货就是个百斤寿桃——大号废物点心。

而与之相反的是,跟耶律洪基同时期的神宗、哲宗爷俩一个比一个有追求,不仅在政治上寻求变法,军事上也是到处惹事。

尤其是哲宗,发动河湟之役,收青塘,两次平夏城之战打光了西夏的家底,为徽宗收复横山打下基础,西夏只剩最后一口气,若不是靖康之变……

总之,萧峰阻止耶律洪基南征,救的绝对是耶律洪基的命。

说了这些,意思就是——李元昊死的时候西夏被趁虚而入,现在耶律宗真死了,西夏虽然无力攻辽,但两国剑拔弩张的关系总算缓和了。

在辽兴宗死前几个月,没藏讹庞终于做了些大动作。

他派自己的家丁去麟州西北的屈野河边开垦土地,此地本是两国争议领土,西夏称臣后,归于宋方。

宋军一方要求他停止侵犯大宋领土主权的行为,他非常无赖地采取“迫之则格斗,缓之则就耕”的战术,来的人少就打群架,来的人多就跑路,好好说话就装聋。

对这种无赖,宋方毫无办法,把状告倒了没藏太后那里。

没藏太后派了个叫李守贵的幸臣去调查情况,这位老哥在前文中出现过,就是在没藏太后上一任丈夫野利遇乞被杀时,在为她提供温暖的野利家管家。

李元昊死时,没藏太后才二十出头,要解决生理需求,自然就想到了这位老情人。

李守贵调查发现没藏讹诈庞的确越界了,没藏太后责令他归还土地。

没藏讹庞心里是很不平衡的。

他曾经有那么一瞬间决定自己将成为西夏新的话事人,最终却不得不在自己一手扶上位的妹妹面前低头,仅仅只是占了点地盘就要挨骂。

这巨大的落差,窝囊啊……窝囊透了……

第二年十月,没藏太后死了。

怎么死的?这恐怕是个永久的谜团,《宋史只有短短九个字——嘉祐元年,母没藏氏薨。

史学界有三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来自《西夏书事,是最不可信的一个。

说没藏太后除了李守贵之外,还有一个情夫,李元昊的侍卫多吃己,在李元昊死后被没藏太后选为近侍。李守贵吃醋,在没藏太后打猎夜归的路上,埋伏下数十蕃骑兵,杀死了没藏太后和多吃己。

这相当于张易之因为武则天同时还有张昌宗这个面首,因为吃醋而找人把二人杀了。

这个说法在夜深人静时拿卷卫生纸健身还可以,可信性……略微大于零吧。

第二个说法可信性就很高了,当时没藏太后去处理没藏讹庞私自开垦宋方土地,破坏两国邦交之事,没藏讹庞害怕被治罪,再加上这些年没能当上话事人的失落,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狗急跳墙派人刺杀了前来处理自己的妹妹,然后把黑锅甩给李守贵多吃己二人,杀人灭口。

这个说法是站得住脚的,犯罪动机充,分犯罪条件成熟,前后逻辑自洽,可行性很高。

但还有第三个说法,就比较有意思了,也许时年九周岁的皇帝陛下继承了自己家族弑父杀母的优良传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