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墨家(二)(2 / 2)带着图书馆回大明首页

说到这里墨东河眼泪都下来了。

听了墨东河的话,朱允炆也算是理解了为什么墨家要出世了,的确是到了不改就死的地步。

以朱允炆的理解,在这一千八百年中绝对有很多墨家人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偷偷下山,然后就不回来了。

对墨东河说的对墨子的手工业思想进行了发展,朱允炆就感到喜出望外了,就冲这个一定要将他们保下来。

但是随即朱允炆又感到头痛,他相信墨东河的话没用啊,关键是要儒家相信。

“李元,你去传六部尚书和方孝孺来见朕。”

朱允炆看着墨东河:“如何处置你们,朕说了不算。且看朕的大臣们如何对待你们吧。”

“不过你放心,朕一定保你们平安,但至于你们能不能出世,朕也得听他们的。”

接下来就是决定墨家命运的时刻,墨东河有些坐立不安,他能见到皇上是已经预想到了的,但他没有想到朱允炆竟然不能做出决定。若是让那些腐儒决定,结果可就难以预料了。

朱允炆看着墨东河,道:“你知道墨家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吗?”

墨东河一听这话,立马抬起头来,看着朱允炆。

若是李元在定然要训斥他,圣上也是他一介小民能直视的?

“请陛下赐教。”墨东河再次行了个大礼。

“你们农耕,与外界通婚,按道理来说,人是不会越来越少的。毕竟你们现在不过是一处普通的村落,与其他村落并无什么不同。除非遇上意外,其他村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你们不同,你们除了是小民之外,还是墨家子弟,这是对你们的束缚。”

“登记黄册的时候你们入的是匠籍还是民籍?”

“回陛下,是民籍,因为我们都有田地,也不会显露我们墨家的本事。”

“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你们害怕暴露墨家身份以后会遭遇灭顶之灾,会为儒家所不容。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儒家也不是过去的儒家了。”

“这。。。。”墨东河没搞明白朱允炆是什么意思。

“你且看吧。”朱允炆刚才想通了,现在的儒家的思想以理学为主,并且儒家思想中早就没有了墨家的影子,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褒扬。

只要朱允炆加以引导,让那些大儒们摆脱历史上儒家对墨家的评价,就能给墨家一个好的归宿。

说话间李元已经把内阁大臣和方孝孺带来了。

想必在路上严震直已经跟方孝孺说过墨家的事了。方孝孺现在是大儒,士子的楷模,只要把方孝孺说服,墨家的前途就会一帆风顺。

行过礼过后,朱允炆对墨东河道:“你将一千多年来墨家的遭遇再讲一遍吧。”

“是。”

这次墨东河比跟朱允炆讲的还详细一点。

听完以后,方孝孺没有说话,礼部尚书郑沂倒是先发话了:“简直是一派胡言,只凭你一面之词,如何判定你的真假。”

这个老顽固,朱允炆瞪了郑沂一眼,但是没有开口。

这些个大臣都好说,别看他们一开始都慌慌张张的,但朱允炆作出了决定,他们也不会反对。

朱允炆已经看出来了,尚书们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朱允炆的臣子,然后才是儒家子弟。

只能说朱元璋给他留的人不错,没有特别迂腐的,郑沂都不算是迂腐的人。

六部尚书也不得不承认在这种问题上方孝孺更有发言权一些,他才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乾清宫大殿很安静,朱允炆没有出声打搅方孝孺的思考,他要先听一下方孝孺的观点才能进行评论。

唯一不安的就是墨东河了,时间越久,他越不淡定。

大概过了有两刻钟的时间,方孝孺才出声:“一切但凭陛下旨意。”

方孝孺这是同意墨家出世了啊。

墨东河听见方孝孺的话,犹如天籁,连忙就给方孝孺跪下了。

“方侍讲大恩大德,我墨家没齿难忘。”

“方爱卿,这是为何?”朱允炆问出了这个问题,他看见旁边六部尚书急的都快跳起来了。

“陛下,道统之争早已结束,史上早有定论,儒家千千万万子弟不会难为这几百人。”

朱允炆一听立马就明白了,这是看墨家对他们没有威胁了啊。

对此朱允炆只能说,你们想得太简单了。

科学之剑,斩断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