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琐碎(2 / 2)带着图书馆回大明首页

朱允炆心里在不停的权衡利弊,“繆盛他们同意了?”

“是,他们也认为分开更好,繆都督说臣等商议事情时他们不懂,也插不上嘴,提不出什么建议,因此不反对文武分列。”

“这倒也是。”朱允炆点了点头。军事委员会商议军事策略的时候六部尚书除了齐泰,其他人也搞不太懂。

“那行吧。你们先做一下交割,将内阁的文件都整理好了,就分列吧。”

“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和大理寺卿仍然称为内阁,办公地点改在文楼,军委和五军都督府的办公地点改在武楼。”

朱允炆想的是以后内阁还要增加很多部门,分开也好,避免内阁越来越臃肿。

仔细一想,把他们放在一起才是不合理的,从古至今至将来,文武没有在一起的。

朱允炆不停的在心里给自己找理由,以掩盖自己刚登基时的草率。

“臣等遵旨。”

“臣也有一事。”郁新道。

“奏。”

郁新从怀里掏出一卷纸稿,道:“这是户部拟定的商税法,请陛下过目。”

李元从郁新手里接过来,认真看了起来。

根据朱允炆的要求,税率最低是二十税一,最高是五税一,在这里面将税累进级数分成了十级,没有起征点,也就是说只要有收入,最低也要按二十税一交税。

朱允炆还发现,商税法里规定的缴纳商税的范围太过狭窄,跟以前差不多,主要征收范围仍然是关市之赋,即在交通要道、关口、港口和城门处征收商税。商品进入城内,商家卖多少钱都不再征税。

范围狭窄还指征收种类太少,常有的酒醋税、渔课、房地契税等税种当然在列,还加入了朱允炆说过的对手工工场出售的产品的征税,除此之外再无别的类别。

由于是在交通要道征税,累进税率也没有规定清楚。通常运输的货物是按一车三十税一,现在朱允炆要求累进税率,户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车就这么多东西,怎么累进?

商税法中只是说按十级征税,却没有规定多少是第一级,多少是第二级。

朱允炆看完以后也没有生气,在朱允炆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现在的人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征收商税。

就算是宋朝,征收的也是关市之赋,只不过设卡的地方多了一点,北宋神宗时有商税务两千多处,买扑还没计算在内,而大明的国土比北宋大得多,却只有四百多处税课司局。

洪武十三年,有三百六十四所的年征税额不及五百石米,相当于一千贯钱。宋代,年课利额一千贯以下的商税务,属于微小型场务,通常是承包给私人的,“许人认定年额买扑,更不差官监管”。

朱允炆将草案放在一边,对郁新道:“不合格。不过你们也别折腾了,让你们改你们也不知道怎么改,最后朕还是不满意。”

“商税的事先暂停了吧,等朕教你们学会了怎样征税,在重新制定商税法。”

朱允炆决定暂时把商税放在一边,反正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短时间不改也没什么大问题。

郁新一听朱允炆说不合格还提心吊胆的,以为要大改,没想到朱允炆把商税放下了。

不过郁新也看出来朱允炆没有放弃商税,只是户部的商税法拟定的太差,根本没有改的空间,以后要重新制定。

“谁还有事要奏?”朱允炆给了李元一个颜色,李元赶紧问道。

“陛下,臣有一事。”是严震直。

“是关于造纸厂的事,现在卫生纸已经开始生产,供不应求,是不是要扩大规模或者新建专门生产卫生纸的造纸厂。”

“怎么扩大规模朕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将制作技术编制成册,卖给商人就行了。他们会把卫生纸买到全大明去的。”

“是,臣知晓。但是卫生纸谋利甚巨,真的要卖给商人吗。”

“严爱卿这是舍不得了?”朱允炆笑了,“之前造纸机和印刷机怎么没见严爱卿舍不得?”

“造纸机和印刷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理应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用上,但卫生纸是生活之物,完全是为了谋利,所以臣以为可以掌握在朝廷手里。”

“工部的产业已经够多了,卫生纸也是利国利民之物,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严爱卿就按之前朕所说的做就行,不要总是在乎这些蝇头小利。”

“若是严爱卿舍不得,可以技术入股,将卫生纸免费交给商人,但商人要拿创办纸厂的股份来换,一成股或两成股都可以。”

“多谢陛下指点迷津。”

“还有玻璃一事要向陛下禀报,上个月玻璃厂已经成立了,前几天造出了第一块玻璃,不过工匠们一激动给摔碎了。”

严震直说到这里有些生气,“臣从未听说过如此剔透的琉璃,陛下真乃神人也。”

“已经造出来了?”朱允炆很欣喜,这又是一件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