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再次强调(2 / 2)带着图书馆回大明首页

“是。”墨东河还是一副顺从的样子。

“《技艺杂志就是让技术流传下去的一种方法,最能干的工匠把他们最拿手的技术发表在杂志上,后来人就能了解到我们现在最顶尖的技术,他们就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

“相信你对这一点也很清楚,墨家为什么至今在技术上仍然很好?就是因为墨家的先辈们将他们的思想编著成书了,你们这些后来者才能创新。”

“是,臣在编纂过程中已经发现了。”

墨东河似乎是开窍了,终于开口说话。

“臣的先祖们有些书已经完全过时,比现在的技术要差得远,但其中的一些点子,臣看了仍然很有启发。如何将这些点子提炼出来编到新书里,就是现在让臣头疼的工作。”

朱允炆明白,这些点子就是理论性的东西,依托于实例而存在。

现在墨东河把陈旧的实例抛弃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允炆接着墨东河的话道:“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点子总结一下,相近的内容编成一本书?”

“陛下,虽然有些内容相近,但臣不知道怎么总结。”

让现在的中国人抽象的理解问题实在是太难了。

“你可知什么是抽象?”朱允炆问墨东河。

“臣不知。”

“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抽出、概括出它们共同的方面、本质属性与关系等,而将个别的、非本质的方面、属性与关系舍弃的思维过程。。。。”

朱允炆噼里啪啦把抽象的概念讲了一遍。

然后就看见墨东河一脸懵逼的坐在那里。

要不然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呢。

中国不是没有哲学,只是从来不探讨这些概念性的东西。

只有具体,没有抽象。

看墨东河的样子,朱允炆就知道他的任务又多了一项。

“抽象的问题以后再说吧。”朱允炆无奈的说道。

“先说杂志的问题,工匠手里的绝活为什么要教出来呢?凭借朕的名号就足够了?”

“当然不是,独家技艺是他们吃饭的手段,没有其他的手段他们是不会拿出来的。”

“所以朕说给每一篇文章十两银子。”

“这还不够,下面的步骤就需要评议人的眼力了。”

“若是某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价值很高。科学院就要找作者商量,能不能得到作者的授权,作者让你用你才能用。或者是买下来。”

“民间有很多宝藏,就看科学院能不能充分利用起来了。”

“不要吝啬钱财,很多技术就是价值连城。”

“同时,在这过程中可能真的有很多价值非常高的技术,而且人们一眼就看出来这项技术很好,比如对于兵器制作很重要的技术。”

“这种情况下,杂志社就不要把这种文章拿去评议了,也不要刊登在杂志上。”

“可以拿到朕这里来,若是真的有用,可以跟作者商量,让他加入军器局或者兵仗局,或者其他部门。”

说到这里,朱允炆喝了一口茶:“听明白了?”

“臣听明白了,陛下英明。”

墨东河佩服的五体投地,皇上的思虑太周到了。

“朕已经跟你说过科学院的重要性了,以后不会再提。按照朕讲的去做就行了。”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