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先前那档子事儿,燕然只会觉得老吴这句话,是一句普通的告诫;可那事发生之后,老吴这句话就显得格外古怪了。
老吴也被燕然看得有些不自在,脸色一红,解释道:“不是兄弟我作怪,只是这百灵果蕴含的灵气很是充足,若不到蓄气境,是难以消化的。兄弟你如今才是通窍境,可吃不得。”
燕然闻言,顿时明白了老吴的意思。
原来这百灵果受天地滋养,又受山间灵泉灌溉,其中蕴含的灵气,堪称丰沛。通窍境主要修炼阳火,掌控不得灵气,因此食之无益,反而有害。
燕然便笑道:“你放心吧,我不会偷吃的。”
老吴见燕然理解自己,也是松了口气,笑道:“兄弟你也不必气馁,只要三两年内,你到了蓄气境,就能食用百灵果了。不过只能摘一些品相不好的,品相好的那些,要留着给真君们用。”
说完这些,老吴又讲了些其他的。
主要还是关于百灵果的事。比如每天早中晚,各要去三里外的泉眼处挑水,来灌溉百灵果。比如给各位真君送果子时,也有一些讲究:待客首先用品相好的,灵气足不足倒在其次;炼丹要用灵气足的,品相好不好并不重要……
燕然默默点头,把这些都记在心中。
老吴讲了一阵,天色便渐渐黑下来了。外灾未过,修士是不能辟谷的,还得吃些食物才行,于是老吴便回到草屋,与燕然一起准备晚饭。
修士所食用的东西,也大有讲究,必须灵气充足,且不能太杂,否则于修行无益。所以归仙崖上的一应东西,都与俗世不同,便是稻米,也是用专人种植的灵谷。这些玉成子早就讲过,燕然也不是第一次吃了,因此并不惊奇。
燕然初来乍到,所以老吴多做了两个菜,又开了一壶酒,算是给他接风洗尘了。三杯下肚,胸怀自开,老吴的话也多了起来,二人便聊开了。
老吴问道:“兄弟是哪里来的?又是怎么踏入道途的?”
燕然并不多说,只陪饮一杯,便道:“我是大乾国的人,机缘巧合才踏入道途。偶然遇到归仙崖的真君,才随他一起到这儿来的。”
“大乾呐,隔东海倒是挺远的。”
老吴叹了一声,喝了杯酒,才道:“我倒是住得近,就是东海附近的越国。说来你也不信,我以前就是个渔夫,偶然间从海里捞起一个包裹,才学了道法。我修行至今,大概十年了,资质也不太好,总算在前年开了七窍,踏入蓄气境……”
正所谓“酒是吐真剂,药是还魂汤”,此话果真不假,老吴喝得几杯,话便比下午多得多了。燕然陪着他,一边饮酒,一边说话,直到灯油耗尽,这才各自回房歇息。
“求道难,难于上青天呐……”
燕然躺在床上,心中却在感慨。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却是因为老吴。
据老吴所说,他本是东海边越国的一个渔夫,有妻有儿,后来打渔时捞到了一个包裹,这才踏上修途。因为痴迷修行,顾不上家庭,老吴的妻子便带着儿子改嫁了,他孑然一身,虽有法门,却无名师指点,修了近十年也没修出个名堂来。
直到三年前,老吴才在一个前辈的指点下,渡海来归仙崖听道。此后果真受益,修为进步很多,于前年度过阳火之劫,踏入蓄气境。
归仙崖上的散修,大多是老吴这样的,有法门可修,却没名家指点,难免行差踏错。所以这些散修很珍惜在归仙崖听道的机会,他们对那些弟子后辈们恭恭敬敬,也就可以理解了。
为了修行而委曲求全,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燕然也说不准,这么做值不值得,不过听老吴的口气,他是觉得值得的。既然老吴都觉得值得,燕然作为一个旁人,自也不好说什么,当下轻轻一叹,便坐起身来,驱散身上的酒气,开始修行《三觉经》。
眼目之下,燕然正在冲击第三窍,也就是鼻窍。此窍贯通上下,是一处很重要的穴窍,所以燕然冲击得十分小心,花费的时间也更多些。
一夜修行,自是无话。这一夜,燕然并没有打通鼻窍,不过他也不着急,修行了一段时间,便睡下了。第二日吃过早饭,老吴又领着燕然去附近挑水,教他如何灌溉百灵果,如何种植,又如何采摘等事物。燕然把这些事,都一一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