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是我大姐家孩子,这不考上二中了,来补补课。”二姨赶忙接话。
“农村有这个意识的家长可不多,明天过来吧”老师摸了摸我的头。
农村孩子,这样的称呼,还是第一次听到。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是一类人的标签。
第二天一早,二姨夫指着门外的自行车说,给你借了辆车,今天就骑着去补课吧,脚蹬子有点不好用,但是路不远,不耽误。骑惯了,我的小红车,这个车子还很是别扭。虽然早早的出了门,但是路上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城里骑车和镇里不同,要等红绿灯,周围的车子还多,很不适应。
到了楼下还做了会儿思想工作,毕竟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有些胆怯。敲门进屋,几个动作都是恍惚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了靠南的屋子,屋子不大,正好能放下两张大的方桌子,桌子很旧,和室内的家具格格不入,像是临时搬进来的。屋子里已经坐了三个小伙伴,都是女孩,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下就让我坐下了。两个女孩是马上要升入一中的,另一个女孩是二姨同事的孩子,也是和我一样,9月份升二中。打了招呼,我便不敢抬头,拿出纸笔,不说话。另外几个孩子也陆续到了,算上我一共六个人。只有一个男孩,和老师很熟悉,上课爱开着玩笑。
数学课本是老师帮忙借的,因为其他人已经开始上过了两节课,所以我有很多内容需要补。数学在初中时候就很是吃力,打开像天书一样,有点看不懂。内心对新环境的胆怯、对数学知识的不自信,第一天的两小时于我来说,难熬且无助。老师并没有给开小灶,只是在书上划了重点让我看,哪里看得懂。两个小时结束,我心情难过极了,难过是一点都不会,上火的是150块钱就这么没了。
这样的状态连续了两周,第四节课的时候,我和老师告了别。没有和妈妈商量,我自己做了主。这课不能继续补下去了,我很认真、真的很认真的在去听,可是四节课了,我依旧听不懂。及时止损,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第二天我做大巴车回了家,路上忐忑,焦虑。妈妈在接到二姨的通知后,在大门外等着我。
“明天带你去镇上吧,听说新开了一个服装店,快开学了,给你买件衣裳。”妈妈见到我,没有责备,也没有抱怨,让我轻松了许多。
镇上的的第一家服装店,开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老板是个年轻的姑娘。妈妈帮我选了一件卫衣,现在叫卫衣,那时候我们叫“小衫”,米色的衣身,墨绿色的衣袖,还有个帽子。这是我见过也是我自己的最洋气的一件衣服了,二十四块钱。
这之后我们又去了商店买日用品,在这里,我和妈妈应为要买洗衣粉还是透明皂,争执了好一会。高中需要住宿要自己带日用品。那时候的农村刚刚流行透明皂,四块钱一块。洗衣服方便,操作简单。老板强烈推荐,妈妈也有意要买。我还是随手拿了一袋两块五的洗衣粉,透明皂用的费,这个禁用。
还有不到两周就开学了,新的环境,新的开始。
期盼却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