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林甫借机处罚了兵曹营。
再联系到杨钊曾是兵曹营的参军,如今的参军又是他的族弟杨铆。
所以即便是韦承恩那种缺根筋的人都看出来了,李林甫这是在打压杨钊。
对于李林甫的态度,杨钊倒并怎么在意。
皇城的官吏们感受到了政治风向变化,也悄然疏远了和杨钊的距离,杨钊也不怎么在意。
事实上,若他之前没有去挑衅李林甫,想必此次的王銲事件,李林甫一定会力挺他,把他扶持起来,去与王鉷争宠。
既争李隆基的宠,也争他李林甫的宠,他李林甫的相位就更稳了。
这就是身处官场,结党营私的奥妙。
但杨钊并不想参与党争,更不愿意和王鉷去争夺李林甫的宠信,他只想运用脑袋带来的文明和知识,做一点对这个时代和民族有益的事,所以他必须要适当地亮明自己的态度。
因而,通过王銲事件,他从王鉷那里把度支内部的权利拿了回来,这才是他唯一在意的。
接下来,可以干正事了。
杨钊正式入主度支。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度支内推行复式簿记账法,详实每一笔款项的来龙去脉。
第二件事,便是查明帝国每年的开支额度及份额,以及走势趋向。
要做到这两件事并不难。
度支内汇集的,哪怕令史、书令史这种没有品衔的流外官,几乎全是开明算科取来的算数精英。
毕竟那些达官贵人想给他们的子弟姻亲托关系谋差事,也不会谋到度支这种帝国内最繁忙的衙署里来。
这些算数精英们,让他们学习一样并不复杂的新的记账方式,并不是难事。
王伦和袁大头已经熟知了复式簿记账法,可由他们代为传授,也省去了杨钊的不少时间。
再有,度支衙署内有两排大房间,专门用来存储帝国历年的各种账簿和数据。
只需费些时间,把那些数据一一统计出来,便可知查明财政开支去向。
杨钊只花了不到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两件事。
期间没有遇到任何阻拦。
牛敬道这人的好处便是听话,以前他听王鉷和王銲的话,现在见度支的权限掌在了杨钊手里,便又听杨钊的话,让杨钊的各项工作进行得格外顺利。
要核算支出,先得统计收入。
最终统计得出,从开元二十年至今的十来年里,帝国的收入稳定,每年总财政收入在五千七百万贯石匹端上下浮动。
赋税归户部征收,所以杨钊拿不到更详实的数据,来辨别这些收入的来源与渠道。
但他仍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端倪。
凡帝国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共十道,三百一十五州另有众多羁縻州未在统计之数,户部簿册上总户数约九百万,人口约四千六百万人。这还仅仅是账面上的人数,不包括日益增多的大量隐户和逃户。
可就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全年财政收入仅五千七百多万。
人均不足半贯一贯单位的购买力,倍数于石匹端这三个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