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没钱就找董太后(1 / 2)魂穿汉灵帝:数说三国首页

公元189年5月9日,洛阳城,南宫嘉德殿

昨天,我终于找到了思路,准备继续汉灵帝的做法,通过鬻爵来填补国家收入减少的窟窿。

然而今天细想后发现,哪怕是鬻爵好像也不能直接下旨。

鬻爵特权里面提到的骑马权、入仕权、土地权,现在还根本没办法兑现,实名权、免跪权、上达权虽然容易实现,但吸引力太低,甚至还不如汉灵帝之前鬻的一些爵位。

如果贸然下旨,只会一地鸡毛,徒增笑料罢了。

骑马权比较容易实现,可以先颁布个法令,规定只有爵位者才可以骑马,再让太仆去慢慢征收马匹,质量好的留作充当战马,质量差的再御赐下去,但这样操作需要很多钱。

毕竟马匹都是有主的,免费征收肯定不行。

那些专业的马贩子,例如公孙瓒和马腾,现在可都是一方豪强,手底下都有自己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前段时间我召回皇甫嵩的时候,特地派刘虞去诏安马腾和韩遂,如果这个时候再下旨征收他们的马匹,分分钟又造反。

我也是问过蹇硕才知道,一匹普通马匹就要两万钱以上,凉州战马更是高达二十万钱以上,如果鬻爵就赐马,这费用就太离谱了,倒是可以考虑只给骑马权,然后给他们的马上牌。

反正对那些世家豪强而言,一匹马两万钱就是毛毛雨。

入仕权和土地权,应该是世家豪强最看重的权利。

东汉的举孝廉和举茂才制度,让世家牢牢控制着官场。

寒门子弟除非拜得名师,不然根本没有出仕机会。

这种情况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完善,才会逐渐得到缓解。

但哪怕科举制度也没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知识一直掌握在世家手中,所以才会有千年世家流水皇朝的说法。

鬻爵能赋予入仕权,那么对世家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东汉以太学为主,县学和郡学形同虚设,世家的族学、大儒的私学才是最主要的入仕途径。

如果我想确保入仕权落地,那么就必须完善科举制度和各级官学,这都是需要很多钱的,也需要很多人。

至于土地权,对于世家豪强而言,反而没有入仕权重要,毕竟他们实际已经控制着这些耕地,这些耕地也一直给他们带来着财富,国家能承认当然更好,不承认也不耽误他们赚钱。

如果硬要收回来,那就得和整个世家豪强阶级做战斗。

汉光武帝刘秀曾经这么干过。

他在杀了一堆人后,最后也只能选择妥协让步。(《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秋九月,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

我肯定是会承认世家豪强对土地的所有权,只是想通过爵位来明确和限制他们拥有土地的数量,从而进行分化。

至于多出来的土地,可以折算成钱粮来鬻爵。

东汉的土地还是非常值钱的,亩产三石的普通耕地至少要4000钱,按这个标准来折算的话,只需要30亩土地就能鬻九等子爵,5000亩土地就可以鬻三等伯爵。

如果6.9亿亩耕地全部都掌握在世家豪强手里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一分钱不花,通过鬻得500万个九等子爵或者10万个三等伯爵就能契约大部分的耕地,这已经超过全国10%的人口。

相信只要惠及面够大,就容易被大部分世家豪强接受。

鬻九级子爵只能收回30亩耕地,却要契约出去100亩。

鬻三级伯爵能收回5000亩,最多只能契约1000亩。

必须适当限制各等级鬻爵的数量,才能收回更多耕地。

至于几百上千万的入仕权,只能想办法慢慢消化掉。

世家豪强霸占着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这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但他们可都是知识分子,治理国家也离不开他们。

如果我真能通过鬻爵收回哪怕三分之一的耕地,那就可以尝试推行军屯制度,国家的稳定也就有了保障。

当然土地契约也是需要钱的,无论是用蔡侯纸、绢帛还是竹简,都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费用,而且需要很多人力。

蔡侯纸是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前后改良而来的,虽然已经有近百年的使用和推广,但并没有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蔡侯纸造价昂贵,而且不宜保存。

按照蔡侯纸的生产工艺,虽然需要的原材料并不值钱,但它无论是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还是场地劳动力的配置,都是需要一定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除非是能大批量生产,不然单张蔡侯纸的价格很难降低,甚至会贵过绢帛。

早期蔡侯纸是以树皮为主材料,书写体验其实并不算好。

如果说绢帛太细滑,那么蔡侯纸就是太粗糙。

东汉末年的左伯纸改良为劣质麻为主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纸张的柔软性,书写体验瞬间超过了绢帛。

然而左伯纸的产量也不高,价格可能比绢帛还贵。

布匹中,麻布是最便宜的,但不能书写。

一匹麻布长四丈,宽二尺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