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七章 太子的主张(2 / 2)大唐:开局扣押长乐公主首页

李承乾说的不无道理,赈灾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拨钱粮。倒也不是大唐没有律法规定赈灾事项,只是赈灾事项没有一个统一且长久有效的标准。

就比如这一次,朝中钱款短缺,若非李承乾出妙计筹钱,二公还要头疼一阵子钱的事情。

可这次能东拼西凑将赈灾的钱粮凑出来,下次呢,下下次呢?

“我以为,可改变以往的赈灾政策,改用‘以工代赈’之法,哪里有路要修,哪里有桥要搭,便可召集灾民前往。

在这基础之上,再制定一套严格的律法,比如规定每个灾民劳工每日可领多少吃的,又或者每月能领多少工钱,由相关部门统一发放。

赈灾标准可以不用很高,比如寻常人一月能得二百文工钱,我们包食宿,可发将银钱折半。

这套标准对天下公开,灾民若是愿意做工者,则可受召前往。不愿意做工者,则不勉强。

再成立相关部门,对‘以工代赈’一事进行严格的监督。如此一来,不仅灾民心里有底,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贪腐。

以这种方式花出去的钱,才能真真正正的落到灾民手中。而灾民们只有投入生产,才能继续产生劳动价值。

而这些工程项目,尽量选择徭役项目,这样甚至还可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

赈灾款项用在以工代赈上了,灾民将部分徭役承担下来,原本要服徭役的老百姓,则可继续从事生产。

两位老师常说徭役之苦,寻常人难以想象。若是此法能有效的执行下去,说不定日后便不在有徭役了。”

李承乾顿了顿,问道:“不知二公以为如何?”

听完李承乾的话,房玄龄与戴胄心中已是浪涛翻涌。李承乾这一番话,简直惊为天人。

两人原本只是以为,李承乾将这件事情揽在自身,无非就是想到了筹钱的法子而已。

可他们哪里又能想到,李承乾所思所想,竟然是为日后长远做打算?

如同李承乾所说,制定一套完整的律法,公布天下,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唐朝廷人心向附。

以后再遇到灾荒,灾民们心中则知道朝廷会对他们的将来负责,也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想走上极端。

有专门的府衙负责此事,则可在最快的程度上运转起来。

那些灾民也不用待在原处等着朝廷的口粮,甚至还可以换个地方去干活。

而每次遇到灾情,朝廷本就要拨款赈灾。若是这些赈灾款都换成以工代赈的形式慢慢发放,甚至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朝廷的压力。

以工代赈,对朝廷和老百姓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两人面面相觑,已经被李承乾这个少年震翻在地,激动的神情流露于表。

“齐景公时发生饥荒,晏子请求景公准予给饥民发放粟米,景公不同意。于是晏子便召集饥民修筑路寝之台,他提高劳工的工钱,增加路台的工程量,延长工程期限,却不催促。过了三年,饥民得到赈济,路台也修好了,齐景公也能愉快的出游,可谓一举三得。”戴胄说道。

“殿下效仿晏子,以工代赈,且能在晏子的基础之上加以完善,确实乃造福天下之举措。而且好处还不止三处。”房玄龄点头道。

两人这么一提,李承乾才反应过来,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来着。

而他想到这个政策,也不是从书本上感悟出来的,而是江湖教的。

“我以为是善举。”戴胄沉声道。

“利国利民,实为善举。”房玄龄郑重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