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下)(2 / 2)煦仁纪要首页

而后两人交谈甚欢。孙友仁是个正途科举出身的,父母早亡,寄养在亲戚家中长大;自称只是熟记诗文,并无文曲之才,因而连着考了几届才中榜。又聊到榛陵星野建制,并上山水风物,虽然只在此地做了一年知县,但对这些摸得是相当清楚。璃水中上段横穿榛陵,府衙和青门在东北侧,横跨后南边则是白鹊店,四周被帛岭环绕——也正是帛州名字的由来——落差极大,只在北岸的地方留了少许相较为平坦的地方供人耕作定居。璃水附近则是流水与山脉斗争之所,一方向下侵蚀切出深谷,另一方则限制着水流的方向,时而向左,忽又往右,因此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但凡是外乡人掌船,“不是船翻底朝天,就是鹞子瞎转圈”。这里的人长期与外界隔绝,只知温饱而往往别无所求,乡学难办,当地没什么老师,学生也不愿来读书,青年长到十几岁就沿江当船夫或纤夫去,就着这点本分代代相传。问道如今榛陵治理得如何,对方也只是无奈地笑笑,并没有回答。

第二日,周澍从栖身的破庙里早早动身往榛陵县衙的方向走。沿途有不少田地,现在本应种着作物,却徒然荒废着,从土壤中挣出各式各样的杂草,有些周澍都不怎么叫得上名字。草虫在细细地鸣叫,但很快被渐近的流水声所掩盖,道路左侧远一些的地方出现了璃水的身影。晨色熹微,仔细分辨的话,还能看见几颗明亮点的星星。沿路一个老农给他指了县衙门的大致位置,待到走近了,发现竟落魄到与旁边的农居没什么差异,一进是没有的,石板路是磕磕绊绊的,柱子有些落了漆,唯独正眼瞧过去“榛陵衙署”的门面匾像是日日有人擦拭,鲜明地与周边格格不入。周澍等了会,见始终没有门子为他报信,又往外走了走。虽说榛陵县是远鄙之地,但县衙仍符合形制在青门一带中轴线的地方,坐北朝南。从这里,可以很好地辨认帛岭几座山峰的样貌。又绕回去,只见门子姗姗来迟,哈欠连天。

“打哪儿来的?”他睡眼朦胧地瞅着周澍,嘴里咕隆出一句方言。

“鄙人周澍,受孙大人所邀。”周澍实在是说不来当地方言,所以刻意放缓了语速,希望对方至少能听懂半句话。

“哈?”

两人在门口干瞪眼,周澍也捉急——他从未有一刻感到自己的学识如此匮乏,以至于没有办法用另一方能听懂的话解释自己的名是哪个字。他尝试在空中笔划,却被门子一句直截了当的“老爷,俺不识字啊”给整的有些头疼。拉着门人,指着天上:“下雨知道吧。”

“知到。”

“下及时的雨,”周澍给他用手模拟粮食从地里长出来的那副样子,满脑子都是“天油然为云,沛然作雨”,继续打手势:“叫——澍。”

“哈?”这一次门人的疑惑更响亮了,他挠了挠头皮,有些意兴阑珊。也不知是不是他的大嗓门惊动了里面的人,从余光里,周澍看见此刻他的“救命恩人”孙善道满脸不解地走了出来。周澍心想这语言不通的闹剧终于可以结束了。孙善道一见他,基本就明白是什么事,用榛陵方言和门人交谈了几句,很自然地领他进来:“孙某没想到小友会如此早赴约。”

周澍摆了摆手,示意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谈天的间隙里仔细打量榛陵衙署。正如他所料,一切都同外面看到的一样,老旧而萧条,独独正堂里“明镜高悬”这个匾很是大气,是一片黯淡中难得的亮色。孙友仁带他进了东南角的迎宾处,房间有些低矮,但整体收拾得挺干净,一旁木几上的陶罐里插着几束附地菜,米粒似的白花点缀在里面,给房间增了一星点生气。孙善道颇带歉意地向他解释,衙内唯一的仆役几日前因着要给女儿家的猪配种一事回去了,其他人都不是干伺候人的活,不可随意差使侮辱他们,因而只能劳烦他亲力亲为。周澍皱着眉头听完了,只觉得孙县令未免待人太善,又想起滞留在京城的云竹,不免感伤起来。孙友仁出门前,周澍拦住他问道:“友仁兄,这门房……先前来的时候不知为何不在岗,未免有些散漫?”

“这……”孙友仁侧着头,像是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应该无妨罢。这些人没受什么教育,平日里闲散惯了,在长随里他应是最老实本分的那一类。”

“确实如此。”周澍边附和,边回想方才那人的言行举措,至少目前来看捡不出大差错,“此地虽民风鄙陋了些,但终究还是朴实。我原先在京城中,听闻不少门人把持衙役门户作威作福的事,揽收门包、刁难来客、阻拦秉文之流屡见不鲜,最终反而影响了衙内的名声,又思及齐国中大夫夷射的先例,觉得还是要提醒一下友仁兄为好。”他并不是针对现状在说,更多因为若是榛陵县要有所发展,必然免不了与外界时俗流弊接触;彼时那些愚蠢不识字之人,在利益的冲击下,新道德尚未建立,而旧的观念已然被打破,自然而然会陷入失衡。孙善道应是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在门楹附近思考了好一会,才作揖离开。

“榛陵地辟,群山环之,进出险途,人以为难,非尔则无以任县丞。为县令者浏山孙氏,名善道,字友仁,取先师意也。其人慈恕(仁爱,推己及人),率志谦冲(谦虚),卑以自牧(修养自身,自我鞭策);平居与幼贱处,运(运转,引申为行为)为甚谨,惟恐有伤其意(情感,引申为自尊);榛陵之民多性鄙(粗野),每(屡次,常常)冲撞,然宽厚存(抚恤)抚,不异己出。所得俸钱,均(平分)赡乡人之贫者;小官禄薄,难以凭(依靠)继(接续,延续),故於(同“于”)饮食、衣物无所择,虽嗜絮羹(一种加梅、盐于羹中以调味的菜),亦鲜称(满足)欲耳。不喜笞扑(打)臧获(奴仆)婢妾(女奴),视小吏卒如儿女。余见其爱民至此,则不能然(认为……对):有言“均(平均,公平)不足以平政,捋不足以安民”;凡幼贱犯义理者,不可假(宽恕)也;有过,则不可掩也;教民之如教子,不可恣其所欲,宜诫翻(反而)奖,应止反肆(宽恕,赦免),非法(道理)当尔;如婴孩,行而或踣(摔倒),若走前扶抱,则何时能安徐乎?为之宽解固当,然于教化之道,不可少假(宽松)也。不严而整(齐整),鸣琴而化,乃适当(适逢)民德淳厚,道法大备之地,非均任之政使然也。”

——周澍《与明德书(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