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军役制度
1
在李政获封左骁卫大将军的敕令中,贞观七年,完美谢幕。
贞观七年,一个寻常之年,这一年,是唐皇李世民继位之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与民休息呈现结果的一年,这一年,在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资治通鉴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年的民生状况。
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在这一声赦免之中,贞观君臣也在这一年,完美的完成了乱世之后,与民休息的历史使命,无为而治的局面至此完美收官。由此刻开始,唐王朝从此由被迫自卫还击转变为向外扩张的态势。最具扩张意图的封建王朝,就此拉开序幕。
贞观八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原文明最辽阔的版图,最强的一次对外扩张,也在贺岁声中,逐渐到来。
可还没等来外敌,贞观一朝最高掌权者突然重病不起,命悬一线。後以毒药傍身,寸步不离。问其缘故,後曰:“陛下若去,妾绝不独活。”(后在古文字里指帝王或者皇后,後指后来,以后。但如今简体化,二字通用,因为本书有时候会出现文言文,就以後作为后的替代。)
而在皇帝病重之时,仿佛是天命所召,他的老对手,颉利可汗,悄无声息的病故于长安。这位曾经在李世民初登帝位之时,最为强大的敌人,就这样,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后被追赠:归义王。谥号:荒。在这个谥法严苛的时代,一个荒字,盖过了这位草原可汗的一生。
颉利可汗死后,尸体获得恩准,被带回草原火化。至此,贞观一朝送走了他曾经最为强大的敌人。而接下来的挑战,则更加的让人无法预料。
2
皇帝病重,朝堂大事皆由魏征、房玄龄、温彦博三人把持,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只宣称陛下出游骊山温汤。
在一片云雾之中,唯有东宫,却是一片祥和。自杜正伦之事后,太子一日不如一日,不再问心朝政,纵淫乐于声色犬马。最初,或许只是因为压力太大而放松一下,可人就像是一个橡皮筋,绷紧需要很大的力气,而放松只在一瞬之间,还能不能绷紧呢?可以,但往往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太子正在铁笼之前,以生肉饲养他刚得到的“宠物”,用刀割下刚屠宰的羊羔上的一片血肉,而后扔向了铁笼,而铁笼内,并非奇珍异兽,而是一个浑身赤裸的突厥人。
太子正兴致勃勃的看着宠物进食之际,小宦官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殿下!殿下!于志宁来了。”
而太子却头也不回的说道:“让他候着。”
那小宦官有些难办:“可.......可今日是为太子讲经的日子。”
而铁笼前的男子,依旧是事不关己的模样:“知道了,让他候着,我过会儿就去。”
突厥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是低着头,狼吞虎咽的咀嚼着那块带着鲜血的生肉。
而他的饲养者,却是一脸和善的说道:“慢点吃,还有呢。”
而身后凉亭,端坐一女子,已经是见怪不怪,只是背过身去,不愿见到这一幕。李承乾喂完了“宠物”,轻轻的将割肉的刀子擦了擦,然后随意的扔向了一旁。
慢慢的走向了凉亭,轻轻抚摸女子的秀发,轻声说道:“走吧,该去听讲了。”
女子轻轻点了点头,起身朝着院外走去,温婉端庄,大家闺秀,没有丝毫拘束,只是,这样动作,在李承乾眼里,无疑是无声的厌恶。
他有些怨念,可却不敢加以暴行,武功苏氏,在史书上的氏族,《三国志》评:世为著姓。也是他母亲亲自定下的未来皇后。
自打苏氏嫁入东宫后,二人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李承乾害怕苏氏讲他的所作所为上报给母亲,故而无论做什么,都要讲苏氏带在身边,在外人看来,二人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而苏氏也乐意待在太子身边,只要二人表现的愈发和睦,武功苏氏就能以外戚的身份,屹立不倒。只等这位受尽恩宠的太子登基,苏氏也自然更上一层楼,自己也可以贵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