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1井底真相(1 / 2)随风飘荡的落叶首页

灵子和小五子互相八卦着他们最近听到的消息。

两个人之所以有这个时间在这里闲聊就是因为师父和他们几人也没有再搬回到万家庄去而是在这间屋子里住了下来。对外说法就是住在这里有助于处理万家堡这些的一件事情。

由于周围的村庄都希望与水渠连接,因此前来办理事务的人络绎不绝。前往万家庄必须经过万家堡,并且需要行走一段路程,非常不便。于是,师父决定带领众人在此处处理事务。

师父使用的探查井内情况的工具,正是林子和小五子淘井时所用的那套,但多了几个形状奇特的铲子和凿子。

经过师父和师兄们三天的精心研究,终于成功打通了井底的暗道。实际上,这个暗道并不复杂,外层是由糯米混合白灰砌成的砖墙。

师父动作熟练地拿起钢钎,对着那道墙用力一砸,一块砖头应声而碎。随后,师父小心翼翼地将破碎的砖块一块一块地从井里取出。

随着砖块的减少,后面出现了一块一块的石板,它们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塞子的形状。石板的周围还用红胶泥密封着,看起来非常牢固。

师父继续用钢钎将石板一块一块地撬起,这次他并没有将石板搬到井外,而是直接堆在了对面小五子挖陶井的深坑里。经过一番努力,师父终于掏出了三米厚的石板,一个圆形的洞口出现在眼前。

接着,师父让小五子腰间系好绳子,嘴里叼着油灯,慢慢地爬进了洞里。在小五子爬进洞口时,林子和师傅等人在井口外面等着,大师兄在井底负责接应小五子。

就是师父闲着无聊,给灵子讲起了这套工具的来历,原来这套工具并不是用来挖井的,而是用来盗墓的。

那是师父刚到青云观不久,在后山发现了一伙盗墓贼。青玄老道并没有处罚他们,只是没收了他们的工具,让他们滚蛋了。

当然他们盗掘得那那个大墓就成了师父的囊中之物,他用来购买的那批和周围地主老财打仗军火的钱就是从这里来的。

灵子心里心里想,这老兵痞黑吃黑起来果然是相当熟练,想来这套工具落到师父的手里也不不是光用来淘井的周围那些古墓肯定也有倒霉的。

师父用手在地上拿起一个灵子非常看着眼熟的东西,这个东西在腾格尔的记忆中叫做洛阳铲。

师父指着它说道:“这种东西在盗墓贼的春点中叫做穿山;铲子叫做卸岭;负责往外装东西的就是那个像伞一样的皮筒,叫做搬山。他们寻找方向的罗盘叫做八卦镜。”

最让灵子感兴趣的就是她和小五子叼在嘴里用于照明的那盏油灯,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叫做黑驴蹄子。

按盗墓贼的规矩,黑驴蹄子上的灯光变暗,或者变色就必须要停止盗墓返回地面,而且这座大墓就不能再盗掘了否则必有大祸。

而且盗墓贼有规矩进入大户拿出的陪葬品不能超过盗墓者者的人数的五倍,否则墓穴主人会把他们留在墓穴当中。

而且盗墓者称呼他们所到的坟墓的暗语也非常有意思,他们管坟墓叫做发丘。灵子心想这些江湖春点很有意思,发丘是发从字面上解释是发财的土堆,用来坟墓十分的贴切。

过了一会儿,小五子叼着黑驴蹄子从洞里爬了出来,兴奋的向大家描述里面的情景。“里面有很多大箱子,还有很多散落的物品堆在地上。

我在里面简单的看了看除了黄色和黑色的东西,还找到一个卷轴。”

说完事后,小五子将身上背着的一个布袋打开,从里面掏出来卷轴递给了师父。

师父小心翼翼地展开卷轴,仔细辨认后发现,那竟是万家堡及其附近地区的一幅地图。

根据地图的绘制风格和细节,推测其绘制时间大约在清初时期,极有可能是由吴军绘制而成。

接着,师父拿起小五子取出的那块黄一块黑的东西放在手中掂量。

黄色的部分是一个重约二两左右的金元宝,而黑色的物品则是一块银挺。银挺是用银子铸成的平板状物品,两端饰有云纹。

这种银挺常见于宋代及之前的朝代适用于大宗物品交易的货币的一种,与其时同时存在的还有金叶子。

由于元宝最早出现在元朝,因此铸造银挺这样的形状通常是明朝初期以及宋朝、元朝南方地主的一种习惯。

相比之下,铸成元宝并不如银挺那样便于存放而且这种银挺都是由有一种固定形状和重量的。

与其相同的还有一种金挺的,形状和银挺有些相似,但要小的很多。

这个东西就类似于后来山西那些土财主铸造的莫奈河和银冬瓜一样主要是用来存储的,并不是用来使用的。

当时师父问清楚小五子地窖内的大概情况之后,沉思片刻便决定先把黄金留在下面,主要先把银子弄上。

经过几天之后准备之后,终于迎来了行动的时刻。这几天准备的东西就是下井人穿的衣服和绑在他们身上的绳子。下井所穿的衣服和领子练功时穿的劲装有些相像,但是在后背有一个井字形的背带,在领口和腰部各有一个绳圈儿,可以绑上绳子或者人牵引人拽着这地方的绳圈儿可以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把人拽走。

师父说这是那些盗墓贼的专用服装,就是在出了事情的时候,外面的队友可以对地下昏迷或者无法动弹的人进行救援。而且他入地打使用的不是那种盗墓贼使用的驴蹄子,而是手电筒。

之所以不用盗墓贼使用的驴蹄子油灯,那个东西在密闭空间燃烧要耗费氧气,而手电筒却不会消耗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