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校园里没有虚伪的面具,它能包容下你的所有缺点。灯影月光下,绿荫林道旁,我们静思静读,或追忆往昔,或憧憬未来。在似水的年华里,我们不会苛求凡事尽善尽美,在这里我们被保护得很好,纵然有独木桥在前方等我们,我们能互相勉励、携手共进;我们愿意相信岁月静好,相信翻篇尽是美景,可到头来,却发现很多事是事与愿违的。
那时我们可以高谈阔论,可以豪气云天,可以旁若无人,也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没有人去嘲讽和讥笑贫穷和惨淡的学习成绩,在这样氛围成长起来的七0后,比起其他年代的人会更有包容心,更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德,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去上学也不会招来异样的眼光。这一年,我们开始出现了校服,校服样式就是那种一言难尽的款式,我们不讨论它的材质和实用性,主色调就是前后背相同的墨绿色,颜色深沉也不够美观。这是我的第一套校服,刚好赶上这一年的冬天异常寒冷,也不再在意是否美观了,这一穿以后的每一年里,就是人们熟悉的一年一套校服的节奏,校服款式和价格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和奚落,却不妨碍它顽强地坚持下来。
从上一辈人承接下来朗朗上口的儿歌,曾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里回荡,余音未消,入脑入心。《送别》唱响的悠扬,我们七0后孩子感受着古诗宋词里,那深深的离愁别恨,是别样的心绪。《三套车》的舒缓和苍凉,不同文明传递的优秀文化,像一则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七0后最细微的情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让我们笑意无边,总有一些精彩的过往,需要有人无声的拾起。
我们七0后最熟悉的方桌课椅、长条板凳、水泥黑板,多年以后再回首校园往事,才发现,那个想离家的人,那个想回家的人,那个离了家又想回家的人,原来竟是我们自己。
当然,这一年也有让全国人民高兴不起来的大事发生,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这是我校园入学以来,第一次经历的学校全力发动为大灾捐款。
那种自上而下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染着每一个孩子。那时的人们满怀责任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多同学除了把父母交给的捐款、零花钱交给老师收集外,甚至还有卖啤酒瓶子、卖鸭毛得来的钱全部捐出。为什么七0后会感怀校园,那里他们接受过风清气正的洗礼,受到的正统教育,远比八0后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