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官变(1 / 2)困吴州首页

本朝开国以来,为守御地方,于各州设军二十六,视所担职责大小轻重不一,各领不同数量的兵士。吴州非边陲,又非必争之地,既然武德不盛,朝廷在此也少置兵马。因有经略南土之责任,故号为“经略军”。最初定额一万二千人,而后经过几十年太平日子里的不断缩编,到圣享初年,这支经略军已经沦为二流,兵员长期不足六千人。但多年荒废兵事,外加官长们层层克扣,让这仅有的六千人也随着吴州商贸的发展,摇身一变为披着官军外皮的小商贩了。

可就这样的兵,如今在这吴州也找不到了。

一批又一批的北上勤王,把这点“商贩兵”都给掏空了。他们再不济也操练过许多年头了,不是新招的兵能比得上的。况且这新招兵也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的。半年时间,经略军都兵马使刘纪用尽了浑身解数,生拉硬拽明抢以后也就凑到了三千六百二十一人。这里面的人都是什么成色他一清二楚。陶老五是城东有名的地痞,在街上打了刺史府的小吏,混进经略军里脱身找靠山。王鼠子是南门外要饭的乞丐,自己给了他一口吃的骗进来的。齐山是城外的猎户,倒是多年打猎练就的又机灵又结实,可惜是个瘸子,不然人家咋能来你这混兵饷呢。

说到兵饷,刘纪只报了五千人的份额,照以前收敛多了。以前都是朝廷发饷,天高皇帝远的也不怕什么。自从一年前朝廷下旨,说北军吃紧,南方各军不仅要定期派兵北上,还要自行去所驻州府筹措兵饷供给。这下财神爷就在身边,加之那贺刺史精打细算十分利落,刘纪只能在想办法征兵的同时小小做点手脚。

算来,自己和贺承绪都是正四品,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真是窝囊。

“报,营外有刺史府来人。”

刘纪想想来人应该是来送饷银和被装的,自己得亲自去,看看这次姓贺的给自己拨了多少。别再像上次那样,拨来一批马鞍,拿到手那皮子一碰就碎得掉渣。弄得好些兵士差点要围攻刺史府。

“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这烂摊子管起费心费力,得贪多少才能补回来”

嘟嘟囔囔的出了营门,却没见着外面有拉东西的马车,只有贺承绪带着几个属吏在那等着他。

刘纪被卸去了甲胄佩刀,经略军都兵马使印信也被收走了,贺承绪让他老老实实回家呆着,随时等着问询。

他眼见都兵马使印信被贺承绪给了身后一个年轻人,心想着这下贪不成了,也好,这局面自己也撑够了,剩下的,你贺老儿自求多福吧。

什么时候到头?就在今日。

吴州城内有诸多府司,最忙碌的一直都是转运使衙署。

太祖定都后,便在几个枢纽州设立了这转运使司,专责南北转运。吴州转运使司是随着吴州兴盛才后来新设立的,以便专管吴州以南各州的钱粮盐铁以及供奉采买之物的转运存储。

随着京城震荡,这转运使司算是清闲下来了,毕竟已经不知道该转往何处了。前任转运使趁机以年老致仕了,回乡时带着十二车的家当,生怕路上的山匪不知道。

他这风光一走倒是舒心得很,转运使衙署却群龙无首了。虽说现在已经不用再转运北上了,但南方各州运来的钱粮盐铁和大量奇珍都还在吴州大仓里放着呢。这就像是一块大肥肉光天化日的放在大街上,谁不眼红?转运副使一直是个谨小慎微的主,只能是一次一次去找贺承绪求人手帮忙看管。可贺承绪次次推脱,也不知道他在怕什么。

好在这几日终于下来了文书,提拔了转运副使补上了缺,这才止住了大仓被里应外合搬空的趋势。连带着贺承绪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主动支派刺史属吏来帮着理事。新转运使也是三天两头就往刺史府去,面目上的神色说不出欢喜。

这下整个转运使衙署都有点疑惑,这是与朝廷联系上了?不然是谁提拔的新任转运使......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有些人什么也不清楚,只能是东打听西打听。有些人清楚一点,开始寻找那个说是从京城回来的陈琦。

李文昱是后者,幸运的后者。

因为陈琦就在对面听着他讲这两日吴州城的官变。

陈琦最初并没有察觉这些事与自己有何干系,直到李文昱说到京城来人。

“贺老儿之所以能换掉经略军都兵马使,之所以能以转运使之位拉拢人心,全凭手里有一纸圣谕!”

陈琦想不明白,京城都被打烂了,方圆几百里遍布着逃兵盗匪,还有星罗棋布的叛军据点,陇右朝廷是怎么跨过这重重阻碍派人传来的旨意,而且还这么快。

李文昱没回话,只是直直的看着他。

饶是陈琦再不通官场阴诡,此时也能猜出一二了。寒气从脚底急速的攀升至后脑,又散出去直至四肢百骸。他就坐在草庐里没有动过,却仿佛一刹那被流放到已是百丈冰的瀚海。李文昱把冲泡好的茶推到他面前,蒸腾的热气烘烤着陈琦皱起的一整张脸,这种冷热让他难受得要窒息了。

还用想什么,答案显而易见。自京城失陷后逃回吴州的,又见过刺史的,又有一定身份能身怀圣谕的,恐怕就只有陈琦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