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鲵: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五。
灭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六。
却邪:春秋时期越王勾战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七。参见“八剑”条。
真刚: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八。
光剑:古代名剑。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用之物,长约一尺五寸,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剑身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玉王光自用剑以战茂人。”为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
吴王剑:古代名剑。项奎虎丘山诗:“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吴王夫差剑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辉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91厘米,剑身宽厘米。剑身上有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吴王光剑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用剑以战戍人。”
吴越剑:古代名剑。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手其他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永用剑:古代名剑。拳剑指南:“永用剑是铜质铸,为古吴季子之子逞之佩剑。此剑式样颇度为古代佩持之手剑。”此刻全长一尺五寸六分,重为一斤六两,剑柄较短。
伍子胥剑: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带宝剑。清俞越茶香室三钞伍子胥剑:“伍子剑,在澹台潮中,长五尺许,有伍子胥,时浮水面,人取之必病,弃之好安。”
必卢:古代名剑。吴越春秋:“越王赐文种属卢之剑。”一作“属镂”。参见“属镂”条。
属镂:古代名剑。左传鲁哀公十一年载有:“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属镂自刎”事。吴越春秋作“属卢”广雅释器作“属鹿”扬雄太玄赋作“属娄”荀子成相作“独鹿”。参见“干胜”条
独鹿:古代剑名。荀子成相:“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注:“独鹿与属镂同”。“属镂”系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剑名。
越王勾践剑:古剑名。为春秋越国君主勾践所用。湖北江陵县望北一号墓出土。剑通体557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有铭文,曰:“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
越州勾剑:指春秋时越王朱勾之宝剑。湖北省荆门市子陵岗发掘出五百多件东周至东汉时期的重要文物。其中越王州勾剑尤为珍贵,是继越王勾践剑之后出土的又一件兵器国宝。这把剑通体长562厘米,以篆文铸成的铭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剑”清晰而精美,可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媲美。
步光:春秒时期越国名剑。史记:“越使大夫种言于吴王,曰:“闻大王将兴丈义,因奉屈虏之矛,步光之剑。”
扁诸:古代剑名。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还师临晋与定公争长。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注:“阖闾既铸成干将、莫邪二剑,余铸得三千,并号扁诸之剑。”
时耗:古代名剑。越绝书越绝外传吴地记:“扁诸之剑三斤,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
长扬剑:春秋时代晚期的钢剑。因1976年4月考古者发掘长沙“长扬六十五号”墓时出土,故得名。为我国被发现的第一柄古代钢剑。此剑茎长78厘米,身长306厘米,宽226厘米,脊厚07厘米。
长铗:古代宝剑名。较般剑为长。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王逸注:“长挟,剑名,其所带长剑,楚人名为长铗也。王夫之通释:“长铗,剑也。”战同策齐策四:“居有倾,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兮。”
阳剑古代名剑。文选匕命:“楚之阳剑,欧治所营。”
鹿卢:古代名剑。宋书符瑞志:“宋太宗为徐州刺史,出镇彭城,昭太后赐以大珠,鹿卢剑,此剑是御服,占者以为嘉祥。”
定秦:古代名剑。相传为秦始皇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岁,以三年岁次丁已,采北祗铜铸二剑,名曰定秦,小篆书。李斯书,长三尺六十。”
诫剑:古代剑名。传说为秦昭王稷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诫,大篆书。”
水心:古代名剑。晋书束哲传:“又秦昭王以三月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
赤霄:汉高祖刘邦斩蛇所用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
斩蛇剑:又名“斩蛇”。汉高祖刘邦白蛇之宝剑。西京杂记:“高祖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参见“断蛇”条。
断蛇:古代剑名。广雅释器:“断蛇,剑也。”王念孙疏证:“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参见“干胜”条。
秀霸:汉光武帝刘秀所佩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一剑,文曰秀霸,小篆刻,帝常服之。。”
分景:古代名剑。汉武帝内传:“王母腰佩分景之剑。”
崩剑:古代名剑。汉平帝所用的宝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汉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掘得一剑,上有帝名。因服之,大篆书。”
神龟:古代名剑。汉文帝剂恒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岁次庚午铸二剑,长三尺六寸,铭曰神龟。多刻龟形以应大横之兆。”
随侯剑:古代剑名。汉书郊祀记:“又以方土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
飞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一。曹丕曹论:“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浃以清漳,光似流星,名曰飞景。”一作“蜚景”。元仓子曰:“蜚景之剑,威夺百日,气成紫霞。”
流采: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二。参见“飞景”条。
华铤: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三。曹丕典论:“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以为三剑:一曰飞景,二曰流彩,三曰华铤。俱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励以,饰以文玉,表以通犀。”
孟德剑:三国时曹操所用之玉剑。因曹操字孟德,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年,于幽谷得一剑,长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王常服之。”
曹操对锋利刃:刀式古剑。剑背贴护手处有篆文“曹操对锋利刃”,故名。剑身长三尺二寸四分,宽约一寸二分,重一斤七两,贴护手处铸有三朵小花。剑镦与护手皆嵌银精铸,其柄与护手均似刀形。1918年,山东济宁西关古墓中出土。
珠剑:古代名剑。南史羊侃传:“魏帝壮之,赐以珠剑”。
杨修剑:古代名剑。为汉末文学家杨修的佩剑。剑身长一尺六寸八分,篆有“杨修”二字,柄长八寸,重十四两。便作圆环形,护手及剑柄、剑鞘均为木质,吞口为紫铜质。紫剑指南:“剑式极古,隐约为篆书杨修二字。
白虹: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紫电:二国吴在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二。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琥库。”参见“白虹”条。
辟邪: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三。参见“白虹”条。
流星: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四。唐杨炯杨盈川集送刘校书从军诗:“赤土流星剑,鸟号明月弓。”参见“白虹”条。
青冥: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五。参见“白虹”条
百里:古代名剑。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六。参见“白虹”条。
千古剑:古代名剑。万剑录载:“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钢铁作千古剑,万古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越炭作之。”
棠谿:古代名剑。因战国时期棠谿地方出利剑。故以之名剑。楚辞九叹怨思:“执棠谿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刘勰新论:“棠谿之剑,天下之也。”亦作剑的代称。
杨家山铁剑: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剑。系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后期墓出土文物。剑通体长384厘米,剑宽226厘米,剑脊厚07厘米。
七星剑:古代名剑。剑身近柄处饰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吴越春秋:“伍子胥过,解剑与渔夫曰“此剑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
葱:齐桓公剑。荀子性恶
阙:姜太公剑。荀子性恶
录:周文王剑。荀子性恶
曶:楚庄王剑。荀子性恶
辟闾:阖闾剑。荀子性恶
坚利侯:安禄山剑古今注
夺命龙:蜀王建剑古今注
兰叶:小知录引山堂肆考
流黄、挥精小知录上元夫人剑锦绣万花谷
青萍: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蓱,干将之器。”
结绿:李白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灵宝剑:古代名剑。宋沈括梦溪笔谈:“钱塘闻人绍,一剑削十大钉皆截,剑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锵有声,复直如弦。古之所谓灵宝剑也。”